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走向
日前,在“2020宏观经济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今年前四个月,收入比较好的居民储蓄还在增加,一部分原因是不敢出去消费,就变成储蓄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可能有一部分资金转移到了资本市场,这是一个新的特点。
“对于这个现象要重视,这可能对未来经济造成影响。有好处是一部分居民一旦疫情结束之后储蓄就会变成消费,有助于后期消费的增长。但是同时也可能带来其他问题,就是收入之间可能出现一些不平衡的问题,失业的人收入下降,收入之间的差距可能有所扩大。”他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主要是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走向。
5月22日两会召开,相对来说会议召开稍微晚了一点,主要是因为新冠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那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到底怎么看?
疫情冲击主要造成了四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是比较少见的。去年中国的经济增长6.1%,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今年的经济做过一个预测,就是估计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在6%左右,物价应该控制在3.5%,整个经济增长的缩减指数估计在2.5左右。如果没有疫情,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达到6%,现价GDP增长速度可以达到8.5%,相应的预计投资的增长速度6%,其中基建的投资可以在6%-7%,房地产的投资在7%左右,制造业的投资在5%左右,财政收入可以达到5%。
疫情发生之后,一季度GDP增长速度下降了6.8%,考虑到价格因素,GDP实际下降了5.3%,跟前面讲的本来应该达到8.5%左右的现价GDP增长速度相比,一季度的经济大概损失了3万亿元。3万亿元的损失里面,税收损失了将近8千亿元,企业的利润损失了2.2万亿元,这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第二,这次疫情同时冲击了供给侧和需求侧。需求在下降,供给也在下降,这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就造成了较大压力。经济学的理论认为,一旦经济下行、周期性下行,主要影响的是需求端,比如需求下降,往往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办法,就是刺激需求。如果主要冲击的是供给端,生产能力受到了破坏,或者是生产的成本大幅度上升,像原油价格突然上升导致的供给端冲击,就要想办法减轻企业的成本,这种办法就叫供给经济学。
在政策调整时,就看到了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采取措施:一方面要想办法解决供给端的影响,通过各种措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就要想办法恢复需求。从2020年4月的统计数据来看,包括欧美国家在内都可以看到,疫情对需求端的冲击要大于供给端,需求下降比供给下降还快。由于这个原因,就引出了第三个问题,也就是价格问题。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受到影响后,一些商品的价格是上升的,比如农产品价格,但是供给相对来说影响比较小的商品,比如钢铁、有色、化工这些工业品的价格就下跌了。比如,1-4月CPI涨幅在4.5%左右,工业品的价格是下跌的,工业品的价格下跌又导致了企业利润的较快下降,这是第三个特点。
第四,这一轮失业的压力非常大。4月失业率达到了6%,同时还有3.5%的城镇劳动力没有上班,农民工还有10%左右没有返回到城市里,这些影响加在一起, 就业受到影响的有五六千万人。
有一个指标还是可以的,就是新增就业, 1-4月的新增就业有354万,这还是不错的。这里面反映了一些企业的员工可能退休了,有一些大型的企业响应号召还在招聘。总体来看,我们的失业率还是比一些发达国家要低一些。
居民收入也有所反弹,虽然相对来说居民收入下降的幅度稍微小一点。今年前四个月,收入比较好的居民储蓄还在增加,一部分原因是不敢出去消费,就变成储蓄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可能有一部分资金转移到了资本市场,这是一个新的特点。
对于这个现象要重视,这可能对未来经济造成影响。有好处是一部分居民一旦疫情结束之后储蓄就会变成消费,有助于后期消费的增长。但是同时也可能带来其他问题,就是收入之间可能出现一些不平衡的问题,失业的人收入下降,收入之间的差距可能有所扩大,这是第五个特点。
第六个特点,我们看到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宽松的,目前的社会融资总量、货币增长速度都比较高,但是这些钱变成企业的贷款,或者是企业融资之后,并没有完全变成企业的生产,这些资金可能还是滞留在经营部门。这就意味着,一旦疫情结束,企业可能很快恢复,利用这些钱增加生产。如果疫情迟迟不能结束,这些钱就有可能有部分进入资本市场。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