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经济走出怎样的轨迹? 未来中国经济走势如何 李稻葵回应!
什么叫危机中孕育新的机遇
什么叫危机中孕育新的机遇,什么叫在变局中打开新的局面?具体说来这么几件事情,未来两三年会陆续推出。
第一,财政上会持续地扩张,今年的扩张有三个部分。占GDP3.6%以上的财政赤字是第一部分,估计有4万亿元的财政赤字,还有1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券,这就是5万亿元了。还有3.75万亿元的地方政府的专项建设债,所以加在一块,大概就是大数是八九万亿元。如果不够,明年起适当地扩张。为什么这样讲,中国现在整体看,债务水平不算太高,我们整体上讲企业债加政府的各种各样债占GDP的比重是2.6%左右,但是我们的储蓄高,百姓、企业和部分机构,比如很多大学的资金很多是没有用起来的。我们的储蓄率是38%,GDP中38%每年是用不到,是用来储蓄的。从宏观上讲,中国的财政上是有空间的。但还是那句话,“子弹”不能一下子打光了,这是具体的财政上还可以扩张,这次财政的扩张主要是针对基层,不是中央的资金直接拿钱搞项目,而是直接交给基层,交给县级政府去做。
第二是金融方面,这次也有很多的政策,比如说直接面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哪怕是不良率高一点,金融方面还有很多措施,比如说注册制要推出来,再比如说债券市场的发展,各种具体的债券管理办法,一定还会进一步细化。再比如退市,经营不好的企业、做假企业的退市政策也要加快。
第三,基建现在也在加码,这次的基建和2008年不一样,这次的是抓重点,而不是撒胡椒面,这次的基建是三个重点:一是新基建,这个就不重复了;二是新型城镇化,尤其是县级的新型城镇化;还有一个是老旧小区的改造,现在提出了要三万多个小区出加装电梯。为什么要做这个,为什么要搞县城的更新,为什么要给老旧小区改造呢?主要仍有大量农村人口要进城,年轻人在城里打拼,要给下一代进城定居的条件,也要把老人接到城里来,第一站就是县城。
基建还有一个重点区域,就是重要项目的建设。举个例子,在珠三角地区,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珠海的“中间一杠”,但这还远远不够,这一区域的道路和桥梁是非常拥挤的,地方经济活动是强度非常高的,基建还要加强。
再举个例子,在长三角地区,有一个全国百强县叫江阴,江阴在长江的南面,对面叫锦江,这个过江大桥也极其繁忙,不是过年过节都堵车,过年过节更堵车,经济如此发达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如此之大的地区居然天天堵车,当然要建桥。这次的重点是抓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点地区的基建,这次的政策还是很务实的。这次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上次4万亿的教训,准备打持久战。
未来的两三年,中国经济将会走出怎样的轨迹?首先,未来两三年,可能还会是比较艰苦的,会出现一些考验我们的耐心和定力的国际上的重大变化。
经过了两三年的努力,中国经济应该能够回到6%左右的增长,因为中国经济有两个重要的潜力,一个潜力是我们确实市场大,我们有4亿中等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指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50万之间,这4亿的人口消费能力是很强的。我在这次两会上提出了一个提案,应该再花15年的时间,把4亿的中等收入人群翻一番,变成8亿,这是我们的增长潜力。
第二个增长潜力大家可能讲得不够多,就是我们科技升级的能力,中国是一个科技人才的大国,科技人才大国,我们每年800多万大学毕业生,40%是学工科的,中国工科的训练是非常严谨的,坦率地讲比美国要成功,尤其是比美国的普通大学要成功,美国顶尖大学是不错的,但是很多一般大学是比不上我们的一般大学的,这是我们创新的潜力所在。
所以我的判断是在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我们应该能够打开一个新局面。中国经济的主要市场在国内,主要市场在国内,而且以中国经济为核心,我们拉动了东南亚、东亚地区的产业链。此外,我们的技术创新基本上能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很多创新能够实现自主,当然最顶尖的创新一定还要国际交流,比如说量子计算一定需要国际交流。形成创新自主能力提升、跟国际交流学习,这样一个局面。一旦这个局面形成,我们还会有十年左右比较快速的增长,在6%左右。再下来,我以前算过一个数字,从2020年到2050年,只要保持4%左右的增长就够了。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