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若滢: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以对冲风险挑战
中国经济时报 / 2020-06-02 11:29:45
编者按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是观察该年度中央政府工作计划安排的重要指引,尤其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更应准确把握国务院将要施行的工作举措和工作任务。中国经济时报因此策划一组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文章,邀请专家学者重点围绕宏观政策、改革、财政预算、开放、民生、创新等内容进行分析,唯望研究人员画龙点睛的点评能为读者廓清国家政策的大势。
2020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篇幅较短但看点颇多,虽然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明确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以对冲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
财政政策:减税降费力度继续扩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主要体现在“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
总量方面,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扩大专项债规模“三箭齐发”。一是财政赤字率拟安排3.6%以上,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即达到3.7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二是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在中国国债发展历程中,曾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所筹资金专项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2007年发行2000亿美元的特别国债,用于购买外汇注资中投公司。这是第三次发行特别国债(不含续发),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三是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定为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增加规模为历年最高。今年以来,财政部已分三批下达共2.29万亿元的专项债额度,这意味着后续还有1.46万亿元额度待下达。此外,专项债的投向也进一步优化,更多地投向基建项目,且作为项目资本金的占比提高,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
结构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2019年我国减税降费规模高达2.36万亿元,而今年面对疫情冲击,计划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减税降费规模将再创新高。二是各级政府要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三是加强对地方的财力保障,中央财政将专门设立特殊转移支付,用于支持地方基层运转、保障基本民生,落实“六保”任务。
货币政策:有望延续宽松趋势
和去年相比,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货币政策的表述由“松紧适度”改为“更加灵活适度”,并删去了2019年“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对M2与社融增速的提法则由去年的“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变为“明显高于去年”。虽然对2020年货币政策基调的定位仍是“稳健”,但预计整体货币政策环境将更为宽松。一方面,考虑到疫情给中国和全球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未来在推进经济恢复发展以及应对形势的不确定性等方面,均需要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以及我国通胀中枢逐渐回落,我国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事实上,为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2020年以来,货币政策已通过降息、降准(或定向降准)、专项再贷款等措施作出积极应对,并取得较好效果。未来货币政策有望延续宽松趋势:一是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二是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值得期待;三是考虑到M2和社融增速要明显高于去年,未来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势在必行,切实把资金用到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上;四是考虑到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压力持续加大,银行下调LPR报价动力略显不足,未来存在调降存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
就业政策: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政府对稳定就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今年的表述则进一步强化,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这主要是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对今年的就业形势带来较大影响。截至2020年4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354万人,累计增速为-22.88%;前4个月的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85%,较上年同期均值上升了0.7个百分点。基于此,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就业目标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较去年的目标有所放松,充分考虑了疫情的负面冲击,并给未来不确定性留有余地。
“六稳”和“六保”都将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在具体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一是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工作。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疫情暴发正值春季招聘期,并将影响延续至即将到来的毕业季,导致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余地明显收窄。二是强化兜底保障,做好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三是关注新业态发展给就业带来的结构性机会。疫情期间生鲜电商等新业态逆势发展,由此带来了相关企业用工需求大增。四是支持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稳市场主体帮企业渡难关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受疫情冲击,我国大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发展困境。一是生产有待修复,大量企业正常活动被打乱,且复工复产过程中仍面临上下游企业不同步、产业链整体运转效能下降等问题。二是需求明显受损,社会活动减少导致需求萎缩,且境外疫情蔓延导致外需将持续低迷。2020年以来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一直位于荣枯线以下,4月份仅为33.5%。三是资金压力增大,疫情导致企业营收减少甚至中断,但房租、工资等刚性费用仍需支付。截至2020年3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68.6元,同比减少17.2元;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3.1天,同比增加14.3天。
针对企业面临的困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揽子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一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二是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在工商业电价、宽带和专线资费、房产租金等方面均出台相应支持措施,减轻企业综合负担。三是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并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较去年“增长30%以上”大幅提高10个百分点,同时强调“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
(作者系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