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更加突出”提升高技术产业发展质量
经济日报 / 2020-04-21 16:47:48
□ 张于喆 杨 威 郑腾飞
近年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高技术产业保持健康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规模持续增长、技术能力持续提升、组织平台化发展、布局持续优化、环境持续改善,为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要看到,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我们推动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增速下滑、核心技术能力不强、产业链掌控能力不足、集群优势发挥不够充分、新发展理念落实不够到位等方面的挑战。
在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周期性放缓和结构性转型的双重压力时,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提升高技术产业发展质量,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为此,必须更加突出以强大国内市场为牵引的产业发展模式,更加突出以协同机制为保障的政府职责体系建设,更加突出以关键领域为重点的资源配置方向,更加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模式,以更加精准的政策措施推动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更加突出以强大国内市场为牵引的产业发展模式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对此,我们要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规模优势,高度重视强大国内市场的“领先效应”,更加突出以强大国内市场为牵引的产业发展模式。
一方面,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应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使命任务和发展面临的主要痛点难点,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加快推进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新型基础设施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方面的支撑作用。要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通过一系列政策工具建设并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促进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同时,推动新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实现国际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寻求开发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优先级目标所需的前沿性和颠覆性技术的新机会,促进信息消费,推动信息行业发展,提升行业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需着力扩大市场需求。推动市场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协作,明确市场导向,引导各方投资上游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带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提升其支撑产业基础的能力。同时,推动扩大市场需求与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培育自主研发能力相结合,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和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开展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细分专业行业领域的创新生态系统,形成联动协调的发展格局。
更加突出以协同机制为保障的政府职责体系建设
在技术层面,高技术产业发展经历了巨大变化,技术的颠覆性发展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既需要探索一种多元利益相关方更具互动性、持久性的合作模式,又需要更好发挥不同层面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对此,需坚持保障安全与促进发展并重、坚持鼓励创新与包容审慎监管并重、坚持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并重,以全面协同机制为保障,不断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更好适应当前变革性新技术不断发展演进的现实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涉企政策的参与机制。面对人工智能、平台经济等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转型与变革,需从利益相关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进一步提升政策效果的精准度。一方面,可考虑引入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参与相关政策研究,在规划编制、文件起草等方面发挥作用,提高相关政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协调机制,加强中央政府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相互合作,进一步整合资源、改革管理体制,更有效地利用研发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二是构建多方共建共享共筹共治新型基础设施的机制。要聚焦解决制约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制度性瓶颈,打破自成体系、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旧有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新型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发挥其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
三是构建既能防风险又能促发展的治理机制。需高度重视推动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合理评估前沿领域创新发展的趋势和影响,加强对前沿技术发展的有效监督。对此,需调整监管理念、完善监管技术、改进监管模式、提升监管能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现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避免阻碍创新或者过度监管,为高技术产业健康规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是构建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协同的产业发展机制。既要充分发挥政府支持的重要作用,又要避免自主创新活动对政策支持的过度依赖;既要加强对关键节点的考核,进一步明确责权利关系,又要发挥好市场的作用,提升市场对相关产业产品的接受度,最终有效推动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更加突出以关键领域为重点的资源配置方向
当前,外部环境和产业自身发展都存在一系列不确定性,对此,我们需密切关注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不断调整重点领域、支持手段和对象,将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更好发展的机遇。
从重点领域选择来看,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赢得总体战略优势为目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关键领域进行分析和研判,重点关注持续周期长、市场效益不明显的战略领域,特别是要找出在关键能力上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进而合理布局学科领域和研发重点项目,确保我国高技术产业供应链健康发展。
从支持手段来看,可根据产业发展阶段、技术梯度差异和产业创新特点,为行业提供分类化指导的政策举措和制度安排,推动政策举措和相关制度安排更具有针对性、一致性和连贯性,让有限的财政资源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方面,要根据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给予差异化支持;另一方面,要根据技术梯度的差距采取不同策略和措施,具体来看,对技术差距相对较大的追赶型领域,需更多采取加强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的供给端支持策略,对技术差距相对较小的前沿型领域,需更多加强基础研发的供给端支持策略,使企业自主决定研发方向、要素配置等。
从支持对象来看,不仅需关注在关键行业领域具有平台效应、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同时也要关注以技术驱动为主的中小创新主体和新型研发组织,鼓励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关键领域的创新发展需大量资金、人才投入,龙头企业的作用将更为突出,同时,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不仅是重要的市场主体,而且是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的关键,因此,加快培育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同样重要。
更加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模式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在核心原材料、关键零部件、高端制造装备等方面存在短板,“卡脖子”问题较为突出。应该看到,感受到“卡脖子”的主体是企业,我们要更好补足创新技术的“短板”,就要更加依靠企业这个重要的创新单元去落实,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模式。
在开展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立项方面,需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发现机制。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考虑开展常态化的政企对接机制,充分征求行业组织和重点企业的意见,根据行业内重点企业的发展痛点梳理制定相关重大项目,确保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更加聚焦解决实际问题。
在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方面,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作用。更好遵循市场规律,用好市场机制,鼓励真正有能力的骨干企业,特别是优势互补的创新联合体,探索开展联合攻关,推进产品研制开发与生产工艺改造,有效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让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更多受益,实现产业总体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