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吉喆: 对冲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巩固发展经济长期向好趋势
党委中心组学习 / 2020-04-16 16:43:24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
二、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
观察中国经济,要看长期大势。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足、空间广,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冲击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我国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基本面和发展趋势。
(一)物质发展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经济调整修复能力强大
我国经济规模可观,产业体系完备,要素供给充足,发展基础厚实。 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 ;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有望连续10年居世界首位 ;外汇储备规模超过3.1万亿美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9万亿元。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产业配套齐全,增强了我国抗风险能力,也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医疗防护等物资生产能力短时间内迅速扩张,满足了快速攀升的应急需求,体现出我国经济具有强大的供给能力、适应能力和修复能力。防护服日均产量由疫情初期不足2万件达到3月初50万件,N95口罩日均产量由20万只达到160万只,普通口罩日均产量达到1亿只。还要看到,我国基础设施日益完备,2019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突破3.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G 商用稳步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疫后消费有望恢复增长
我国人口总量达到14亿人,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巨大的市场规模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是我国应对内外部风险挑战的重要优势。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7.8%。随着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多样化消费需求不断扩张,消费升级发展态势明显。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同比分别增长7.0%、12.9% 和12.9% ;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为45.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前期被抑制或延迟的消费需求将加快释放。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月份第一周乘用车日均零售量仅811辆,3月份第三周已恢复到2.6万辆。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扩大居民消费,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后期政策措施力度还将加大,有利于消费持续较快增长。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空间将不断拓展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短板领域投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取得积极成效。2019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提高至76.6%,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教育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37.2% 和17.7%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比上年末降低0.2个百分点,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2593万平方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高端供给仍然不足,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应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我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0%~30%,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70% 左右的平均水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不到15%,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此次疫情也暴露出我们在社会治理、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短板蕴藏机遇,差距正是潜力。补齐短板是下一步扩大投资潜力所在,也是未来发展空间所在。还应看到,疫情防控期间,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基础设施等在物资调配、消费品运送、满足居民海量网络服务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昭示着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支撑,进一步增加投入大有可为。目前,我国储蓄率仍然较高,社会资金来源潜力很大,持续扩大相关领域投入,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值得期待。
(四)创新引领作用增强,新动能新产业活力涌现
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创业创新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19年,我国研发投入达2.2万亿元,投入强度为2.19%,超过 OECD 国家平均水平。我国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劳动力供给规模居全球前列,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人。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高素质人才超过1.7亿人,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研发人员总量稳居全球首位,每年大学毕业生800多万人,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2019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4位,比上年上升3位。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国卫生科研人员加强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取得积极进展。疫情防控期间,新模式快速成长,新业态逆势发展,折射出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效,展现了中国经济“春风吹又生”的韧性和活力。
(五)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市场动力潜力持续迸发
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支撑未来经济增长、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不竭源泉。近年来“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幅提升到第31位。企业松绑减负力度加大,创业创新热情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大量涌现。2019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377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2万户,活跃度70% 左右,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2亿户。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2019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3万亿元,企业获得感增强。科创板、自贸试验区等改革探索推进,价格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得到加强,制度环境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形成,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不断显现。下一步,随着财税金融、国资国企、收入分配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加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不断增强,市场动力潜力将不断激发。
(六)扩大对外开放持续加力,国际交流合作态势向好
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我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外贸外资发展取得新成绩。2019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1.6万亿元,有望继续位居世界第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使我国成为吸引外资的热土。2019年,在全球跨境投资下降的背景下,我国利用外资不降反增,占全球比重上升至10.1%,稳居全球第二。今年以来,疫情对外贸进出口造成一定短期冲击,但我国外贸韧性足、竞争力强的特点没有改变,集成电路、汽车等重点商品出口保持增长。近期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而我国疫情防控成效明显,营商环境继续改善,有利于增强外国投资者长期在华投资经营的信心。我国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驰援多国抗疫,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目前,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与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向意大利、塞尔维亚、伊朗等国家派遣抗疫医疗专家组、提供防疫物资,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赏,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开展多领域交流、深化互利合作创造了新机遇。
(七)城乡区域协调联动稳步推进,一体化发展和梯度开发潜能巨大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6.2%,快于城镇居民1.2个百分点。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扎实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区域良性互动格局正在形成。2019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1%,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4%。但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后发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广阔。从未来看,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推动产业在区域间梯度转移,将带动巨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拓展发展回旋余地。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明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汇聚发展伟力
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历经一次次危机和突发事件考验,我国应对复杂局面的机制更加完善、经验不断累积、能力持续提升。面对突发疫情,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的原则,由财政托底全力支持患者免费治疗 ;加强组织协调,统一调度各方资源和力量,集中支援武汉和湖北疫情防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及时出台阶段性减税降费、增加金融专项贷款和再贷款、降低用能成本、促进外贸外资增长、保供稳价、稳定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成效持续显现。这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制度优势不仅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制胜法宝,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支撑。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