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刘元春:关于当前经济社会政策的几点思考 详情

刘元春:关于当前经济社会政策的几点思考

网易研究局 / 2020-03-10 22:20:05
文/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刘元春关于当前经济社会政策的几点思考
刘元春
 
经济政策应有重点,而不是面面俱到
 
第一,在疫情控制的前提下,加速复工复产,使中国经济循环从过去全面管控、休克停摆的状态中全面恢复,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个核心。经济循环的停摆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是不可承受之重。
 
第二,在恢复经济循环的过程中要区分一些重点:第一个重点是在目前疫情管控还挺严、疫情还存在再次抬头的情况下,复工复产需要政府进行全面统筹,要有总体的规划;第二个重点是,对于一些系统重要性的行业、供应链环节、节点性企业要进行重点救助。
 
同时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第一,人流的恢复是一个关键点;第二,物流特别是原材料的配送是一个关键点。我们国家现在一百万亿的GDP规模,意味着我们分工的深度和广度非常大。分工越细、越复杂,要从这个停摆状态恢复过来,它的难度就越大。哪一个环节不恢复,整个系统都难以恢复。所以需要系统性的统筹安排,同时也要加强瓶颈行业、瓶颈产业的管控。
 
复工复产引申出第三个关键就是要对系统重要性的、一些节点性的行业和产业进行重点救助。比如某一个厂,它是某个产业里面的一个分工的节点和整个供应链的节点,一旦出现收缩或者停止,那么整个供应链就崩溃了。那这里面,就要重点救助它。
 
第四,我们还要重点关注疫情中受到冲击最惨重的部门和行业。比如一些小微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它的现金流比较差,容易在疫情冲击下出现破产和崩溃。因此,要在现金流上给予重点支持,使之具有复工复产的能力。当然,这里依然存在一个先后顺序。因为比如旅游行业、餐饮等行业,人流不恢复,这些行业的生产也难以恢复的,没需求。同时,这些行业的外溢性也比较弱,其救助顺序可以往后延。
 
因此,我们要根据复工复产的基本规律和逻辑来进行梳理支持、救助的顺序。第一、交通很重要;第二、物流配送很重要;第三、人流的可控性恢复很重要。另外一个就是资金流。这里面就要分类来进行一些处理,而不能简单地说我们要进行全面救助、不分先后、不分轻重。
 
全面救助的问题在于,一是没那么大的实力。二是可能导致复工复产的秩序出现混乱。因为政府的行政能力也是有限的。我们给它一个无限的目标,那它肯定完不成的。
 
对于尾部企业应采取非常规扶持政策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的政策。人民银行和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出台了30条金融政策,同时围绕着中小微企业也出台了三大扶持政策。财政部也出台了20多项政策,其他部门和地方也都出台很多政策。简单来讲,一是减税;二是降费;三是进行定向的资金救助和资金匹配。
 
目前政策救助这方面的政策是很多的。但是我们要注意几个方面问题:一是任何政策都有时滞,政策发布到政策全面落地生效,有一个时间差;二是传统的财政货币政策可能对于我们的一些尾部企业的政策效应相对较弱。比如银行贷款的展期、银行贷款的贴息、银行的金融扶持只能对于那些规模相对较大并有信用痕迹的企业有作用,而很多小微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根本没有获得过正规金融扶持,各种政策补贴和优惠难以触及。这些主体的资金流主要来源于它的供应链,来源于它的营收,对于这些常规政策难以企及的尾部主体必须启用非常规救助政策。比如一些个体工商户,可能就应该对它进行一些定向补贴。因为它没有在财政和货币扶持的直接范畴里面。
 
对小微企业来讲,一个是要从传统的渗透路径来进行强化,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要对它的可持续的生产能力进行一些非常规的政策来进行扶持。
 
目前国家工商总局、人社部等已经在展开这方面的一些工作。但是这里面要注意的一个就是,个体工商户对于不同行业,它的差异性都很大。所以进行差异化的一些管理还是很重要的。
 
线上新业态需要理性对待,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
 
实际上,在过去20年里,新经济是中国政府一直打造的重点。面对“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问题,新动能里面核心的一个落脚点就是新经济。新经济的核心就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在疫情期间蓬勃发展的一些线上的,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AI等等这些产业所展开的这些业态。
 
中国的弹性和韧性之一就是新经济的发展。疫情也使我们各级领导、各个部门、社会经济主体认识到,过去发展的创新驱动战略和新动能、新经济战略是正确的。大家殷切盼望能够进一步加速这些方面的发展。所以现在大家都在热议用新基建来支撑新的业态、新的生活方式。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好事,但我们一定要知道任何一个新产业的发展不能简单的感性化,一定要理性,一定要遵循这些产业发展的规律。
 
现在由于疫情的全面管控,很多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易方式发生了变化,很多人就认为未来就这样变下去了,那倒不一定。目前整个疫情对于这种新的交易方式是一个推动作用,但是不是像很多人所想象的那么大的推动,螺旋上升曲折前进是常态。
 
新基建依然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不应大包大揽
 
需要指出的是,新产业及其新基建目前已经发展得挺好,很多市场化需求已经展现出来了。所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这种新需求、按照这种市场原则进行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前景。切忌因为一些投行专家的呼吁,政府就大量地介入其中。因为大量成功的新产业和新基建,它们的孕育和高涨都是在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方式这种环境中产生的,而不是简单的政府主导中形成的。
 
总而言之,这个过程中间,政府可以加强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和投入,但要明确很多新基建与新产业是一体化的,政府过度介入新基建的建设,势必会全面介入新产业的全面营运,导致强烈的挤出效应,使本来富有生机的新产业和企业受到不必要的挤压。政府更需要做的是,要给新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些更为宽松的环境,而不是跟市场挤占份额。
 
公共卫生体系应该专业化,不能简单比对发达国家
 
重大卫生防疫、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预警体系的确需要重构。当然,目前国家正在重构。重构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要坚持科学性和及时性,而不能够归口到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之上。它就是一个技术活,不是一个需要行政平衡的东西。
 
因此,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体系,更要凸显它的这种专业化,凸显它的科学性和及时性。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个很大的教训就是,如果预警及时、管控及时,按照疫情的科学规律来进行,我们可能会回避后面很多的灾难。
 
当然,我们医疗体系本身也存在一些短板。我们经济发展不错,但民生还存在很多短板,趁着目前这个疫情补补短板十分重要。在公共卫生建设方面应当有一个新的布局,公共卫生建设投入的总量、投入的结构、区域的分布都要有所变化。
 
当然,这些变化是要建立在我们可行的财力和发展阶段上面,也不能把我们目前发展公共卫生设施与美国来简单地进行比对。大家一定要看到,即使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那么发达的公共卫生条件,在这次超级疫情冲击下出现的问题并不比我们少。
 
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体系来应对资本市场动荡
 
首先,在疫情不确定以前,资本市场肯定是处于一个高度敏感和脆弱的状态。其次、美国政府和各国政府在货币政策上面出台了很多的举措,虽然对于金融市场动荡有短期安抚作用,但难以起到根本性作用。
 
要稳定世界金融市场,不仅要有各种金融政策的对冲,更重要的是各个政府必须科学地应对疫情和有效地管控疫情。在当前世界疫情全面蔓延的状况下,有效管控世界疫情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国际社会必须形成一个共同治理的体系。因此,在没有一个有效的国际合作体系建立之前,整个资本市场的动荡在短期是难以消除的。
 
从目前来看,各国政府各自并没有拿出有效的应对政策,全世界疫情的国际联合防控体系也没有建立,世界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将常态化。
 
疫情将对世界产业链产生剧烈冲击,要做好应急预案
 
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处于贸易竞争的地位,这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疫情往往在科学的疫情防控和实质性的国际合作上面下的功夫不够,但是对于贸易管控却下了很多力气。这不太明智。
 
实际上,这里面包含了一些其他的因素,不仅仅是因为世卫组织对我们宣布了国际公共卫生事件。所以我们应当要求相应国家谨慎处理贸易禁运问题。
 
下一步,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我们必须准备一个全面的预案,这个预案的假设前提是,疫情在全球蔓延可能导致一些国家失控。如果这些国家在疫情失控之后采取了与跟中国类似的全面防控的模式,世界产业链和供应链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这对于我们的冲击也将十分剧烈。相比而言一些国家因为疫情对我们进行的部分贸易限制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我们的重点还是要考虑下一步由于一些国家停摆带来的冲击。
 
本文为网易研究局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