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超大规模性”优势 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从“超大”到“超强”的转变
管理世界 / 2020-01-14 12:59:59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实现
四、以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实现
从“超大”到“超强”的转变
实现我国经济从“超大”到“超强”的转变,不仅是应对当前困难和挑战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并最终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未来,我们要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对标当今世界强国,加快弥补发展短板,持续强化发展能力。要矢志不渝地深化改革,夯实市场经济运行的体制基础,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厚植市场主体发育、成长、壮大的土壤。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在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变革,推动“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全面落地,聚集更多全球高端生产要素。要持之以恒地推动创新,深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改革,充分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打造更多更有聚合能力的“双创”平台,释放全体人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以改革开放创新推动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促进我国经济由“超大”变为“超强”。
(一)着力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打造科技创新强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由“导入期”向“拓展期”过渡,这正是我国追赶发达国家不容错失的“窗口期”。我们必须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尽快形成科技创新合力。要优化科研组织体系,更好发挥我国特有的制度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激励创新的作用。要针对基础领域、前沿领域中的短板,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和平台,加大公共科技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力度,在重要领域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要加快分类推进科研院所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鼓励研发机构社会化发展,构建形成多元竞争、包容共进的研发格局。要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构建能够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长效培育机制。要加快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强化高端创新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培养。要加大创新激励力度,使创新活力更加充分迸发、创新能力更加充分释放。要完善科研人员评价、收入分配及奖励制度,消除科研山头主义、圈子主义现象,尽快完成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改革。要打造国际一流水准的创新生态,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创新政策稳定性和透明度,完善对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支持和服务体系。
(二)着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制造业强国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制造业强国的基石和标志,主要体现在产业的技术层次、产业的附加值、产业体系的完整性、产业的自主可控性等方面。打造制造业强国必须做好战略顶层设计和战略统筹,必须围绕打造具有全局意义的产业链,加大资金和人力资本投入,强化研发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强化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强化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政策协调。同时,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其附加值,构建“包容审慎、一业一策”的监管框架,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要提升制造业创新和设计能力,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前后两端延伸。另外,我国东部地区同中西部地区禀赋差异较大,应在中西部地区建立更为优良的营商环境,积极引导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
(三)着力提高服务业全球竞争力,打造服务业强国
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服务业成为各国角逐的焦点领域。与制造业“大而不强”相比,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弱势尤为突出。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存在逆差,2018年逆差达到近3000亿美元,打造服务业强国的任务极为紧迫。推进服务业现代化,要完善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根据服务业所具有的经济技术特征,制定环境包容、监管有效的政策。发展高质量服务业的关键支撑要素是高素质人才,要通过教育、培训、吸引国外高端人才等方式壮大服务业人才队伍。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以更加充分的竞争促进国内服务业的发展。要促进科技革命成果在服务业中的广泛运用,促进服务领域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四)着力提升金融竞争力,打造金融强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看似是强国的软支撑,实则是强国的硬条件。无论是荷兰、英国等历史上的强国,还是美国这一当今时代的强国,无不是通过其竞争力强的金融体系在全球范围进行高效的资源配置。我国经济要实现由“超大”到“超强”的转变,提升金融竞争力至关重要。要在深化认识金融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与国际规则相协调、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金融体制机制。要通过优化调整金融体系结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要吸引更多高水平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内地,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深化与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增加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交易份额,提高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积极寻找大宗商品贸易人民币结算机会,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要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能力,着力增强金融全球影响力。
(五)着力推动企业整合内外资源,建设世界级跨国企业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国家竞争力的微观基础,世界级跨国公司更是强国的“标准配置”。纵观世界发展史,一国崛起的过程通常伴随着世界级企业的诞生与成长,正如东印度公司之于英国,福特、通用之于美国,西门子之于德国,本田、丰田之于日本。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级跨国公司更是主导了全球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本土跨国公司快速成长,但影响力还不大,在部分重要产业领域的世界级企业数量还不多,必须把加快培育世界级跨国公司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上。要利用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加快培育一批大型本土高端制造业企业,使之成为超大型跨国企业的“胚胎”。要更加注重拓展国际市场,更加注重在全球范围布局产业链、价值链,更加注重利用全球人才、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更加注重对当地文化的尊重、社会责任的承担,以增强企业的国际认可度。
(六)着力提高全球治理能力,打造软实力强国
全球治理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由“超大”到“超强”的过程中,全球治理能力的作用越来越大。二战后,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进行价值观输出,维护并不断强化美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会搞“意识形态”输出,但要成为世界强国,也必须注重提高全球治理能力。要在能力许可的条件下,主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向全球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要科学总结我国在减贫、生态保护、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的经验,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通过互利共赢的开放,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仅是美好的愿望,还会变成美好的现实。要更加积极参与网络、极地、深海、外空等新兴领域的开发及其治理规则的制定,加强教育交流、文明对话、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原文刊发:《管理世界》,2020年第1期,第1~7、44页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