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宏观经济政策和任务分析
中宏国研 / 2019-12-31 13:48:01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要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而且要得到人民的认可,还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一是要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实施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宏观经济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要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导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的缓解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政策、投资政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五投向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充分挖掘我国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
二是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包括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中高速增长,当然包括前面讲的就业不断扩大,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我们现在也把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也跟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一起看。今年的天还是不错的,这跟前几年大不一样了,治与不治,调于不调的效果还是明显不同的。当然人不可能都战胜老天,因为北京所处的华北的环境,三面环山这种环境会受到空气不流动的影响。总的看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成效都看到了,这当然本身不是经济的指标,但是因为老百姓都很关心,所以在经济运行的时候也要考虑这一点。实现明年的预期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积极进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不光要看目标,还要看结果。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促进供求的动态平衡,确保经济总量实现量的合理增长,经济质量实现稳步提升。
三是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明年要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贫困的歼灭战,把政策和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异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健全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检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相关机制,抓好源头防控,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风险可防可控,要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压实各方防范化解风险的责任。
四是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线。要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以供给结构的调整和质量的提升,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居民消费的升级,大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全面提升经济整体的竞争力,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要深化体制改革。要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成本,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来推动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养老托幼的服务体系,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通信网络的建设。加快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的实施,还要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打造世界级的创新平台和增长极,扎实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综合承载能力,通过优化完善城乡布局,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五是深化改革开放,要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加快国资国企的改革,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改革土地计划管理体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促进对外开放,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其条例,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继续缩减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的出口市场,降低关税总水平,发挥好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推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健全“一带一路”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积极参与WTO世贸组织的改革,加快多双边自贸协议的谈判。
六是要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改善。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型、基础性、兜底性,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兜住基本生活底线,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深化养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加大城市困难群体的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的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落实长效管理的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