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深度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详情

深度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经济与管理研究 / 2019-11-29 13:39:14

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启示

 
 
(二)政策启示
 
为了更主动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步伐,需要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中国将会遇到以往高速增长阶段未曾遇到的挑战,要面对并解决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从根本上说,必须进一步落实相关发展战略,加快营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策环境。
 
1.落实相关国家战略
 
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矛盾转换的要求。实施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求转换发展理念,为了实现均衡和充分发展,通过不断淡化而不放弃GDP增速,强调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的同时,充分考虑经济增长内外条件和重要性的变化。通过平衡经济增速和质量要求,把发展重点从解决“从无到有”“从穷到富”的问题转向“实现共同富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上来。高质量的发展就是从重视“增量”到重视“存量”,更加注重结构优化调整,而非规模的扩大。从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始,到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战略等,还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造强国战略等,以及围绕新工业革命制定的系列政策,都与高质量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实施高质量发展,需要落实好相关国家战略。
 
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框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维度,那就是要素投入维度。新常态下,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性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向结构更合理、附加值更高的阶段演化。问题的根源在供给侧,政策的着力点需从“稳增长”向“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高质量发展,就是要通过结构调整,去除无效供给,通过存量优化调整,实现由大变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提升供给体系质量,这只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避免“逆库兹涅兹化”问题和“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只有不断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才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意味着要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均衡。
 
重点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制造业强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既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又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产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资源、能源、环境、市场的约束不断加剧,长期依赖的低成本的优势逐步削弱,制造业正面临综合成本上扬、需求放缓的持续压力。因此,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是新时期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国家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与发达工业国家相比,中国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存在质量水平不高,质量基础薄弱,质量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高质量发展首先就是要实现制造强国。国家制造强国战略项目组(2015)提出了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应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发展方针。其中,不但突出了“质量为先”,还把“提升产品质量”作为制造强国的八大战略之一。现阶段,确立并实施制造质量强国战略,对于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突出提高质量效益的中心地位,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应该以“质量为先”,不断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发展以及生态文明等研究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发展质量,纳入了绿色发展、结构优化、生态评价等相关概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涵。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过程观”。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依赖资源型增长,呈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特征,工业生产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等全世界第一,经济转型的迫切性要求在“中等收入”阶段就要实现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因为制造业对能源资源的高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制约其自身发展的重要瓶颈。以绿色制造为例,绿色的概念已经贯穿至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等全产业链范围。绿色制造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满足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及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的需求。绿色发展可能开辟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同于先发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是线性的过程,而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并行式”发展。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先发展后治理”,中国的绿色发展是要从“中等收入水平”开始,最终实现经济强国的目标。史丹(2018)认为,以绿色发展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和高度竞争力的产业结构,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质量效益就是要求以最小的质量成本产生最大的质量效益,持续的发展能力就是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能力。高质量发展一定要走环境友好、高附加值创新引领的模式,否则随着欧美国家加强“再工业化”,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能源转型与低碳工业化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既要绿色,又要发展,不同于一些西方国家政党“环保至上”和“零增长”的主张,绿色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增长。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历史性交汇的难得机遇,新型工业化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演进和迭代式发展,将大大加快中国工业化和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实现绿色制造对于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使得中国经济发展能够“换道”,优先发展低碳、环保、资源节约的高新技术产业,走一条绿色均衡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