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经济与管理研究 / 2019-11-29 13:39:14
深度分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过程。这一转变使得经济运行更有效率、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更高品质,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更可持续、生态环境更加绿色、社会分配更加公平。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民生导向,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总之,高质量发展应能够满足人的多层次需求,既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也要保障公平正义,为人的自我实现创造社会环境和基本条件。
(一)主要视角
推动高质量发展,基本前提是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金碚(2018)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看似简单却不易把握的概念,其本质性特征具有多维性和丰富性。综合考虑现有文献,本文认为,可以从系统平衡观、经济发展观、民生指向观三个视角来理解高质量的内涵。
1.系统平衡观
高质量发展,是在新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提出的新要求,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受到国际环境、经济新常态、社会主要矛盾、生产要素、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变化的影响。因此,高质量发展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包括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动力优化、风险可控、共同富裕及环境优化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进区域空间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发展能源经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构筑高质量民生体系、打造高质量对外开放体系六大方面。刘志彪(2018)也认为相对于高速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是多维的,非常复杂。
因此,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体现在多个维度,不是简单指经济总量和物质财富数量层面的增长,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提升,需要着重解决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中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例如,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包含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分享性等方面[3],这些标准的评价也涉及多个维度。系统观视角下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4]。于是,质量的内涵从经济层面扩展到社会层面,例如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性对人的安全的影响,生态环境对人的健康的影响,收入分配对公平正义的影响等。对于判断标准,赵昌文(2017)认为,一方面可以识别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界定高质量发展[5];另一方面,是否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判断是否是高质量发展。
2.经济发展观
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建设是重点领域,也是重要支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经济建设。汪同三(2018)认为微观经济是发展基础,宏观经济是总体水平,民生事业是最终目标。对质量内涵的多维评价,经济学现在还没有开发出比较好的工具。在经济学研究领域,有时往往回避产品质量的概念,经济学家更加关注宏观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率、均衡等问题。早期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狭义上来定义经济增长质量,将其理解为资源要素投入比例、经济增长的效率等,即给定投入下产出越多就表明经济增长效率越高,经济增长质量越高。广义的经济增长质量则强调构成经济增长进程的关键性指标,例如机会的分配、环境的可持续性等。刘树成(2007)认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结构的协调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效益的和谐性。狭义的研究往往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来衡量经济增长质量;广义的研究则多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如有效性、持续性、创新性、分享性等,或者从竞争质量、民生质量和生态质量进行分析,指标涉及投入要素质量、绿色发展质量、民生发展质量等内容。也有学者提出经济发展质量是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应包含经济、生态、制度、社会和心理等多个维度,这些研究从更宏观的层面拓展了发展质量的概念。
在高速增长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高质量发展主要是指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从经济增长的过程看,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增长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区域结构等)的优化及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从经济增长的结果看,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增长带来居民福利水平的变化,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如钞小静(2010)就采用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代价四个维度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发展观视角下,高质量发展涉及发展过程、方式、动力、效果的全面提升,要求转变增长方式、切换增长动力、提升发展效率、分享发展成果。经济发展高质量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可持续和经济发展成果共享。因此,只要经济增长结构趋于均衡,增速稳定而无大起大落,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生态环境代价,经济增长质量就会提高。
3.民生指向观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是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是经济发展质量高的直观体现。经济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实际生活需要,即获得有用产品,而所谓“有用产品”实际上包含着强烈的具象性质量特性。也就是说,生产者提供使用价值,产品使用价值体现了质量合意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尤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过剩经济成为常态。从需求结构的变化看,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变成了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需求层次迅速上升,除了对物质的需要体现为更好而不是更多,对于高品质服务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需求水平由“有没有”变为“好不好”。在微观层面,质量通常是指经济产出的品质,包括产品、服务、工程等,而高质量发展阶段则对中国制造、中国服务、中国建造等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从民生视角看,高质量发展要提升质量的合意性,解决好坏的问题,解决满意不满意问题。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看,产品和服务质量高是经济发展质量高的核心,也是最主要的抓手。质量高低对人民美好生活满足程度影响最为直接,能否提高中国制造、中国服务、中国建造的供给质量,直接决定了中国经济质量优势能否形成,决定了中国经济能否实现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进而能够带来居民整体福利水平上升或者成果分配的改善,乃至更广范围的民生需求。
总之,从系统性看,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指经济增长,还包括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从发展角度看,经济高质量发展则涉及经济增长的结构、波动、分配、环境代价等问题,涉及宏观经济的稳定,产业结构合理,以及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经济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要求转变方式、优化结构、转换动力,以及提升福利水平、实现绿色发展等。从民生角度看,经济发展要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其中也包括生态环境、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全稳定等非物质层面的内容。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