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应加强全球央行间的协调合作机制 详情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应加强全球央行间的协调合作机制

财新网 / 2019-11-08 14:00:30
摘要: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跨境资本流动挑战和近期数字货币对全球性金融基础设施的冲击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应加强全球央行间的协调合作机制
 
“也许有人认为,全球已经有增强央行之间协调合作机制的框架,我认为其实还是没有的。”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认为,在全球多边主义遭遇挑战的当下,全球央行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还需要有进一步的进展,才能满足如何应对第十届财新峰会主题“开放的中国与世界”这样的大题目。
 
  11月8日,周小川在第十届财新峰会开幕演讲时指出,过去全球化程度不高,各国金融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没有那么大,货币政策主要是针对本国的价格水平、金融稳定、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但情况慢慢正在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讨论全球范围内的央行功能应该怎么更好地实现。
 
  具体基于三方面的原因,周小川认为应当加强全球央行之间协调和合作机制。
 
  首先是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周小川指出,对此话题,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中有两次议论高峰状态,一次是危机在克服到一定程度以后开始出现QE退出,一次是美联储正式进入加息阶段。
 
  最近,美联储开始降息,随后全球有很多国家降息,也引起相关讨论。周小川指出,由于全球之间联系的紧密,共同行动是有必然性的,这确实跟以前大不一样。总体来讲,全球通货膨胀率比较低,除了个别小型经济体或相对比较封闭的经济体,全球都是较低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共性,物价水平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也呈现出共同运动的方向。
 
  第二个原因是资本流动。周小川指出,过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体倾向于不要为资本流动设置过多障碍,要提高全球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这次危机到中期以后,IMF开始发布一些工作论文,提出可能资本流动的问题还需要重新讨论,原因是由于全球化的联系紧密,跨境贸易和投资水平比以前大大提高,此外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出现美元化,也导致资本流动,同时也会关注如果下一次金融危机发生,政策响应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
 
  亲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应对的周小川忆及,当时有非常密集的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磋商,同时G20从部长会升级到峰会,提出了一系列措施;2009年为了增加IMF能够救助和缓解全球金融危机,新汇集了7500亿美元的新资源,又在第二轮2011年至2012年商量再次提高了IMF的资源以进行稳定和救助,这期间大家也共同商量缓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现在我感觉,这种合作精神和合作机制都有些欠缺,所以是值得担心的。”他指出。
 
  第三个原因,则是最近出现的数字货币对于全球性金融基础设施的冲击。周小川指出,数字货币一开始就是试图解决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特别跨境支付方面的弱项,希望通过新的科技手段提高效率、减少障碍,但同时提出问题:这样的基础设施究竟应该怎么管理,全球主要央行应该起到哪些作用,特别是今年6月Libra白皮书发布后,出现很多这方面的议论。
 
  对于目前的全球协调机制,周小川认为,IMF的主要决策机制IMFC,80%以上都是财长出席,在金融稳定、处理金融危机、救助等问题上会起很大的作用,但还是缺乏央行的若干协调功能;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BIS)提供了央行之间的一种交流平台,但是在制度上和授权上都没有真正的所谓央行主要功能的协调机制和执行能力;而2008年危机之后,全球金融稳定论坛提升为金融稳定理事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协调央行在金融稳定方面的职能,但在货币政策协调和金融基础设施方面仍旧是很不充分的。
 
  “总体来讲,如果多边主义支持者比较普遍、多边主义的呼声比较高,这样的问题比较好解决。但目前由于贸易摩擦、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际上多边主义是遭遇挑战的,应该说是走下坡路的。”周小川指出,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支持全球多边主义,呼吁要把多边主义继续抬升到应有的地位,“我认为真正距离向这方面走,还只是开头,今后还会有很长一段的距离。”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