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财富管理面临内外挑战,金融供给侧改革影响深远 详情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财富管理面临内外挑战,金融供给侧改革影响深远

IMI财经观察 / 2019-11-06 11:42:29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最后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9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集中阐述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勾画出我国金融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总纲。自2017年7月5日在全国金融工作会上系统阐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问题以来,习近平已多次发表有关金融问题的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构成未来我国金融改革方略的丰富内容。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关于新时代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问题,已经有了深思熟虑的战略谋划。
 
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新一轮金融改革是自2015年下半年启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提升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着眼于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着眼于体制机制改革,目的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那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就是通过金融结构的调整、通过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来提高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配置效率,推进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助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助力提升潜在增长率,助力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简言之,与过去历次金融改革不同,此轮金融改革是总体经济改革的一个部分,它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目标,其显著特点就是,它是围绕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展开的,其具体路径,则是拾遗补缺。
 
其一,我们的金融结构必须调整,这主要指的是3个方面,即:机构、市场和产品。关于金融机构的发展,我们不再只是在商业化、市场化路径上做文章,而是要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这一目标的提法,最早见诸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市场发展,我们特别强调了资本市场的极端重要性,提出要“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关于产品,则强调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
 
显然,我们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调资本市场发展,这是因为,要走出上文所述的稳增长和控风险的两难境地,我们必须大力开发那些既能够为经济主体提供资金,又不会提高杠杆率的资金安排,显然,发展资本市场就是这样的出路。
 
然而,我们也想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展资本市场,目的是为资本形成提供市场机制,但成效甚微。要走出困境,不断开“新版”,固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但开新版的同时,绝不可忽视原有市场的改革,更不可忽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建设。我们看到,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正沿着这条路在不断发展。
 
基于长年的研究,我特别希望提请大家,不可忽略一个基本事实:至少在改革开放的40余年中,中国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事实上承担了中国资本形成的重要责任。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中美双方存款货币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清晰地看到这一特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中国存款类机构本外币国内贷款共144.387万亿人民币,其中,中长期贷款便有89.808万亿人民币,占国内贷款总额的62%。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然而,同期,美国国内持牌银行国内贷款总额15.045万亿美元,其中,中长期贷款5.152万亿美元,占比30%,也居于较高水平。但是,如果从中美双方银行资产中都扣除具有自偿性和自抵押性的居民房地产贷款,则,中国的金融机构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为54.21万亿元人民币,占全部国内贷款之比为37.5%,美国相应指标为0.334万亿美元,占全部国内贷款之比为2%。这样分析便很容易看出,如果说4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获得了年均10%左右的高速发展,而这样的高速发展归因于高投资的话,那么,支持高投资的资金,主要来自我们的金融机构,支撑我国金融机构从事中长期信贷的基础,则是长期的高储蓄。我们进行这样的分析,无非是想说明,在中国,我们可能建设不了类如美国那样的资本市场,而只能建设与日本和德国相近的以金融机构为核心的资本市场,换言之,中国需要建立一个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本市场。我以为,这是中国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的重点所在。
 
关于金融产品,习主席特别强调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熟悉这个领域的就知道,这些产品都指向了非标化。不然的话,怎么差异啊?怎么个性啊?怎么定制啊?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如今我们出于防控风险的目的,在推进金融产品的标准化、强调产品回归表内,那是当下防控风险之所需。但是,作为长期的发展方向,我们还是要走向个性化、差异化和定制化。
 
其二,在我们未来的改革中,管理金融风险,将被置于突出的位置。但是,大家一定注意到,管理金融风险的各项举措,不再是老的一套,不再强调资本金管理等等,首先强调的是基础设施,而且是基础设施的国产化。第二是做好金融业的综合统计,健全及时反映风险波动的信息体统,完善信息发布管理的规则。第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第四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适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和流量,将所有的资金流动都置于金融监管的视野之下。最后,去杠杆是防控风险的综合任务,但是,鉴于稳增长上升为第一要务,去杠杆不再满足于集中攻坚并在短期内取得效果,而是变成了一项必须警钟长鸣的长期任务。
 
其三,要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大家知道,建设一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根本目标,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创造若干条件,在金融领域,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完善利率、汇率、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作用;创造竞争中性的体制机制,让各类经济主体无差别地享受到金融服务和宏观政策的阳光雨露;以及发展包括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结算制度在内的金融基础设施。
 
其四,发展金融科技,赋能传统金融。近年来,金融科技在中国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规范方向,我们还必须了解,金融科技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只有明确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方向,以问题为导向,金融科技才能在中国健康发展。我认为,金融科技发展至少涉及5个方面,一是区块链,大家一定要注意,区块链的本质是“信任的机器”,基于它,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小微企业融资,普惠金融等等,当可有大的发展。二是人工智能,在大数据、算法和算力等三项主要要素中,我国在整合数据方面,在发展算法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今后的经济将是算法经济,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取得突破。三是安全技术。四是大数据和云计算。五是互联技术,我们最终要做到人人互联、物物互联,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人金融、物物金融。在这里我想指出的是,联系前面所论的债务膨胀、经济金融化、负利率等等的发展,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这个金融世界正处在一个剧烈的变革前沿,如果人人金融、物物金融,现有的金融体系都会受到 冲击,那时,或许我们可以迎来人类经济社会组织形式的又一次革命性变化。
 
其五,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最近,我国已多次向世界宣称,我们还会进一步对外开放,而且,门只会越开越大。近两年来,我们已经看到大量的开放政策已经推出。需要认识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战略也与过去有所调整。作为战略方向,我们现在强调的是根据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发展需要根据我国发展战略的需要而开放,而不是为了开放而开放。基于这样的战略的安排。对外开放的重点有三,一是提高我们金融业的竞争能力,扩大金融业高水平的双向开放;二是提高开放条件下的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三是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建设的能力,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全球金融体系发展中,中国应有自己的发言权。
 
今天我就讲到这里。我始终强烈想同大家分享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这个世界真的变了,我们要加强研究,跟上这个变化。讲话中肯定多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