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国经济 > 中国经济面临“基础病”的挑战 详情

中国经济面临“基础病”的挑战

2022-06-14 18:28:48
中国经济的“基础病”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先天性的,自身带有的病因。二是后天的,“境外输入型”病因。
 
中国经济在过去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被誉为世界的经济奇迹。中国经济发展创造的几个世界之最,将载入史册,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会成为影响世界数十年的教科书般的成功典范。
 
但是,随着国际风云变幻,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如同地震引发的板块移动,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震动中求发展。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的经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一些原来以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不再存在,一些原来以为依靠努力就可以获得的机遇似乎在减少。中国在经历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又站在当年刚刚按下“改革”启动键的那个时刻:激动,茫然,和探索未知的冲动……
 
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难得的“冷静期”和“修正期”。我们应当承认,中国的经济存在自身的“基础病”。中国的几十年发展也是在“带病”作业。现在正好利用这次“修正期”,对存在的“基础病”进行必要的“核酸检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中国经济的“基础病”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先天性的,自身带有的病因。二是后天的,“境外输入型”病因。主要是受到国际市场和个别经济体的“病毒”传播有关,特别是对产业,技术和金融领域的风险输入造成中国产业的不稳定,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第一类“基础病”主要体现在我们的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利用不均衡,中国的目前教育水平在全世界不是属于发达国家水平,我们依然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个教育机制已经完成了赋予它的战略任务,就是帮助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梦想,解决了脱贫奔小康的历史使命,但是它无力承担中国第二个百年复兴的重任。这个阶段的中国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要完成这个战略目标,前提就必须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提升全民的科技水平,欲达此目标,就必须尽快推进“十二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落地,尽快造福人民,造福社会,造福中国现代化。经济上脱贫奔小康的同时,必须实现教育脱贫的更高层次的目标 ,只有依靠这个“双轨”,中国的发展才能更上一层楼。
 
其次,中国民营企业的地位与作用,始终面临理论与实践上的矛盾。在这次疫情冲击中,民营企业的困境尤其大。在经济顺利时,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会自然得到重视,而在遇到大的挑战时,民营经济面临的挑战要严峻许多。这个“基础病”主要是资源配置和平衡地掌握需要政策和措施的双保障。
 
第二类“基础病”的主要特征是“外来概念”对本土产业链的冲击。最近几年,中国的产业中引进“外来概念”技术已经风靡全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低碳生活,智慧城市等等,让许多产业面临重新洗牌,更新的挑战。可是多数企业对这些所谓“前沿科技”依然是雾里看花,越看越花,越看越摸不着头脑。还有的企业为了赶时髦,巧立名目,先占码头,后招兵买马,为的是拿批件,拿专项贷款,难免不出现新的混乱和潜在风险。最近爆出的不少“核酸检测”公司就是应运而生,仓促上阵,反而帮了不少“倒忙”。
 
这一类“基础病”有时带有“高科技”,“高大上”的光环,对市场管理和监督带来不小的冲击。
 
解决“基础病”(其实还有其它各种基础病 )应当加强对 “基础工业”,“基础经济”和 “基础教育”的关注和投入,才能帮助中国经济在当前危机四伏的不安情况下,安全度过“修整(正)”,而进入第二次的“保养期”(第一期保养期在2011年前后 )。
 
“基层工业”包括材料,化工,五金,交通,生物等基本制造和技术应用行业,它们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基础经济”包括最新概括的“快修保安洁”,特别是服务业,是经济的“基石”,不可忽视;“基础教育”,包括熟练掌握基本生产,制造,维护的技术工人,技士,机械维护等教育领域,遇到特定情况,灾时,战时,这些“基础教育”的成果都是救命的材质,极其珍贵。这个“基础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专业技术(职高)人才,而是全民受高等教育的人才要有数与质的双飞跃。
 
我们说的“基础病”既带有计划经济的“末梢缺陷”,也带有西方国家所谓自由市场的“发育不足”( 易产生恶意竞争等)。不定时对经济发动机进行必要的“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汽车保养主要是更换“三滤”,而经济发展的“保养”则需要关注“三率”:利率,汇率,增长率。把这“三率”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中国的经济一定可以继续创造新的奇迹。
 
解决了中国经济体系中存在的“基础病”,中国经济体会变得更健康,免疫力增强,可以安然度过眼前“疫情,外压,内需( 需求侧)”的三大挑战,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者:刘志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6月11日善哉贤话多头条号。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