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国经济 > 长春经开区:转换发展动能 “质”造实体经济 详情

长春经开区:转换发展动能 “质”造实体经济

长春日报 / 2020-11-30 16:58:26
 
转换发展动能,提高质量效益是新时代赋予的新命题。
 
站在“十三五”即将收官的时间点回望过去五年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经开区正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热土。
 
“十三五”以来,经开区上下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做好产业培植、项目突破、创新融合、绿色发展等工作,在业已形成的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化工、现代服务业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深度调整产业结构,超前谋划产业转型,大力培育发展大数据、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既稳住存量,又培育增量,抢占发展制高点,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提质 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的驱动力量。
 
米其林轮胎智能化生产线、伟巴斯特天窗生产线……走进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心机械”)的生产车间,干净整洁的工位上,工人们正专注于手里的工作。车间的另一边是公司新开发的第三代N95口罩生产线,这一代的生产线耳带焊接技术更好,订单供不应求。在新生产线的拉动下,公司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18%。
 
合心机械是一家为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智能化生产线的民营企业,伟巴斯特天窗生产线和米其林装配线的50%以上都由合心机械生产。它还是“双立人”刀具生产设备的独家供应商,可谓是自动化装配生产线领域的“隐形冠军”。
 
不起眼的车间,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产品却能出口多个国家。“过去,企业只专注于生产线的制造,现在企业通过为机器安装智能芯片,收集各种运行数据,通过云技术,不断提升项目管理优势和服务优势,实现智能制造产业的新业态。”在合心机械相关负责人看来,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唯有创新,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长春市常春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机器,一个个机械手有节奏地挥舞着,汽车衣帽架、仪表板等产品一个接一个地从生产线上“流”下来。各种自动化设备在这里代替人工成为“主角儿”。“只有不断提升改造,才不会被时代抛弃。”站在极具科技感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内,企业相关负责人感慨道。作为经开区内最早为一汽-大众实施国产化产品配套的公司,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坚持守正创新。现在公司自动化覆盖率很高,效率提高约20%,产品质量基本达到零报废率。
 
长春派格汽车塑料技术有限公司引进了高光蒸汽注塑成型技术,可消除产品表面溶接线、溶接痕、波纹及银丝纹,彻底解决了塑料产品的表面缩水现象,并使产品表面光洁度达到镜面水平,产品品质得到提升。“新技术的投入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注塑产品概念,产品不需要喷涂的后续加工,有效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新技术的推广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保证了环境无污染和员工的健康。”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
 
2020年的最后一个季度,经开区制造业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
 
“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老工业基地不是包袱,我们深以为然。”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转型升级、改造提升得好,传统产业也可以成为一种优势。
 
成立27年的经开区,是我市实体经济的主阵地和对外开放的主战场。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进程中,经开区积蓄多年的转型动力正在加速释放。“长春富维安道拓”向绿色内饰件转型,“法雷奥”生产电动压缩机,福耀集团长春有限公司生产出全球最薄的汽车玻璃……“十三五”期间,经开区鼓励企业利用原有配套资源和现有厂房和土地进行技术改造、放大产能和转型升级,用低投入带来高产出,扩能减排成效显著:总投资100亿元,实施技改扩能项目68个,全部达产后实现产值将超过200亿元。这种方式看得准、来得快、投入少,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已成为经开区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
 
培育新动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虽然已经进入冬季,但长春经开区光电信息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依旧忙碌。以往的“冬闲”变成了现在的“冬忙”。在一期项目中,5栋科技楼已经拔地而起,工人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顶着寒风施工。目前,园区1至6号楼的主体基本封闭。“施工进展特别快,大家都在加班加点抢工期。7号楼共15层,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完成10层顶板,室外配套工程已经完成。12月10日,整个工程的玻璃外墙装饰将完工;之后,工人们可进楼里进行装修工程。”项目建设方长春经开国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建设长春经开区光电信息产业园,是促进经开区重点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次生动实践。“项目完成后,将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现有的技术、平台、产业资源形成有效联动,逐步构建以光机电、信息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牵引带动核心元器件设计与制造、新型复合材料、激光技术与应用、医疗仪器与大健康、光电分析与显示、航空航天和智能制造的‘北斗七星’产业格局,形成各产业链协同发展。”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项目将成为长春掘金光电信息产业、加快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助力器”。
 
产业竞争,唯有快人一步,方能抢占先机。
 
“十三五”期间,经开区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引导传统产业创新升级的同时,更加积极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围绕大数据、跨境电商、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文章,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兴隆综保区万丰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建设现代化工业厂房、工业机器人研究院、商学院等三大功能区。该项目将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成熟型专业人才建立智能生产线,实现先进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达产后可年产222套自动化生产线装备。
 
——新兴产业园区安能电商产业园项目,主要建设物流枢纽集散中心、冷链仓储配送中心及辅助生产设施,项目建成后可以形成覆盖东北三省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冷链物流中心。
 
——浪潮北方总部长春生产基地项目,填补了东北地区信息化装备生产的空白,同时,助力长春万亿级IT产业链和长春区域创新中心的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10万台信息化装备和服务器等设备。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十三五”期间,各类产业项目在经开区加速成长,齐聚布局、互帮互补,不仅为经开区带来当下的发展质量和速度,更储备了未来的发展潜能。在项目的带动下,经开区智能制造、光电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动能加速培育。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着力点,经开区在全市新兴产业“大蛋糕”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从企业数量和产值贡献方面看,“十三五”期间,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企业平均增速为3.2%,总产值5年增长65.4亿元。
 
精准施策 贴心服务厚植产业发展土壤
 
好的投资环境就是生产力!
 
“十三五”期间,亚太宇航复合材料项目从最初洽谈到拿到营业执照,完成海关注册备案,取得登记证书,正式落户兴隆综保区,仅用26个工作日;北京诺和科德生物科技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110天;吉林省通力科技有限公司净水设备生产项目等4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项目快速落位建设的背后,有着经开区不可小觑的“推手”之力。
 
在经开区,人人都是软环境,人人都参与建设软环境。企业有啥困难,政府主动上门了解,听取企业宏观发展战略布局,询问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曾经,福耀集团长春有限公司出口海外产品运输方式一直采用海运运输方式,运输周期长,运输成本较高,这已成为该企业降低产品库存和生产运营成本的首要难题。了解这一情况后,经开区立足企业实际经营需求,大力推动海外运输线路“长满欧”中欧班列。“以往我们从大连出口走海运抵达德国汉堡,从发货到收货大约55天。如今,通过‘长满欧’中欧班列的‘门对门’服务,时间缩短一半。”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长满欧”中欧班列,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库存量也大幅度下降。
 
在经开区,像这样的助企事例不胜枚举。
 
精准施策,厚植产业发展的土壤。机制不活,引不来投资,调不了结构,搞不好创新;好政策、好部署不落地、不精准,停留在“最后一公里”,就形不成实效。“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强化政策引导,推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鼓励重大工业项目落位和企业转型升级;通过拿出2.4亿元全部兑现历史承诺企业的欠付资金,营造“诚信政府”形象;通过建设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全力引导存量工业企业技改扩能;通过设立区软环境办公室、项目服务局、项目中心等机构,强化对企服务;通过推行“企业服务日”“政策大讲堂”等创新举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通过为区内企业量身打造员工宿舍,树立经开区优质的服务品牌;通过建设科创广场,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花结果……
 
将服务做实、做强、做优,经开区用充满温情的服务,传递着融融暖意,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十足的动力。
 
来源:长春日报 供图:经开区新闻信息中心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