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经济社会发展新征程
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0-11-04 09:03:05
10月26—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五中全会精神在哲学社会科学界引发热议。受访学者表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这次全会的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将开启一个新的历史征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吕政表示,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转换的重要历史节点,全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全会回顾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揭示了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明了“十四五”规划和到2035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任务,规划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蓝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回应了全国人民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期待,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全会昭告外部世界对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关切,为继续扩大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德忠表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为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时代坐标和基本依据。全会再次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并一以贯之指导新发展、新实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司晓宏提到,全会的召开,就国际而言,恰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就国内而言,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跨入历史关键期。因此,全会的召开对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至关重要的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
当前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要从理念、制度、文化、行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变革。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文钊看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其建党和治国理政经验日益成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同时,中国经济社会未来的治理任务更重,全党、全国上下要统一思想,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顽强奋斗。
全会提出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更具导向和激励作用,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更为积极的预期。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培育产生了促进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实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拓展投资空间,激发市场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给予了方针路线上的根本保障。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宗礼谈到,全会对于科学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描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奋斗目标和愿景,凝聚社会共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细康表示,全会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等作出了系统部署。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当前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十四五”顺利开新局的关键举措。
立足五年 着眼长远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即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吕政认为,我国经济正在从量的高速增长转向以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为主导的新阶段。“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国民经济由大到强转变的开局阶段,也将是我国科技创新有所作为的重要时期。
编制和实施中长期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其中的法治建设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特征。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付士成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作为“十四五”期间法治建设的目标,把“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作为2035年的奋斗目标。这反映了我们党对法治建设规律性的认识,并用法治建设保障和支撑“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东南大学教授徐康宁认为,创新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重点努力方向。关键产业承载关键核心技术,能够支撑引领多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使我们的创新链覆盖全产业链。此外,“十四五”时期要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紧紧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来展开。
“十四五”规划对于开启第二个百年发展历程具有起步定调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司晓宏谈到,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一以贯之地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速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形成合力 不断创新
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结合起来一同谋划,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指导国家发展思路上的一次新的飞跃。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海舰表示,2021—2035年,中国将再次证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社会主义制度的引领性,制度竞争作用更为突出。未来中国发展要更多考量政治、文化、安全等因素,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2035年远景目标是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细化和具体化,许多方面将由量的发展达到质的飞越。”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忠高提到,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坚决落实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要把坚持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谈到,2035年远景目标包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等经济目标,明确了经济建设的软件和硬件基础,为未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设定了目标,将对未来的经济工作起到统领作用。
2035年远景目标吹响我国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号角,是长远谋划与短期布局的结合,为顺利实现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导,为当前的“六稳”“六保”护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小平表示,为顺利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需进一步加快国内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一方面可通过制定减税降费政策等方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优势,完善科研体制,促进成果转化落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释放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潜力。此外,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拉动国内经济增长,更好地满足国内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并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记者 钟哲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