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经济半年报:逆势而上,供给端需求端持续回升
澎湃新闻 张静 / 2020-07-17 13:48:30
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公布的数据,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由一季度下降6.8%转负为正。在世界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时,中国经济运行先降后升、稳步复苏。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当天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能够在短时间有效控制疫情,实现经济由降转升,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殊为不易,这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
不管供给端还是需求端,上半年都表现出回升或降幅收窄的态势,上半年经济稳步复苏为下半年持续恢复打下了坚实基础。刘爱华表示,这种运行态势表明,总体上疫情冲击可控,中国经济自我调整能力比较强。“我国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超大的市场优势,这些优势在下阶段仍然会有效应对疫情冲击。”
工业生产恢复较快,工业增长累计同比转正在即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由一季度下降8.4%转为二季度增长4.4%。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速比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增长;环比增长1.3%。
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工业生产持续恢复,新兴领域动能增强。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5%和0.4%;其中6月份分别增长10.0%和9.7%。
部分工程机械类和新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上半年,挖掘、铲土运输机械,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载货汽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6.7%、16.4%、10.3%、8.4%。
与此同时,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4%,比上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上升7.1个百分点。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这均指向工业生产“正常化”的趋势延续。
此外,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4250亿元,同比下降4.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4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实现出口交货值由5月份同比下降1.4%转为增长2.6%。
诸建芳表示,伴随全球贸易活动触底回升以及海外复工复产的推进,外需短期有望继续从拖累项转向为拉动项,成为近期的一个超预期因素,也会为后续工业增加值的进一步回升提供一定支持。
生产端修复稳步推进,内外需有支撑,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7月工业生产将继续向好,工业增长累计同比转正在即。
他认为,一方面是因为生产持续稳步恢复,疫情、洪涝灾害等潜在风险可控。另一方面是因为基建投资和居民消费修复依然是内需的有力支撑,虽然洪涝灾害对局部地区基建开工有所冲击,但对全国影响有限。
此外,海外疫情难以控制,生产能力恢复不足,海外防疫物资、宅经济需求需要中国供给支撑。李超表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有望发挥供给优势,出口延续强势表现。
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明显收窄,高技术产业投资回升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1603亿元,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份收窄3.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13.0个百分点。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7%,制造业投资下降11.7%,降幅比一季度分别收窄17.0、13.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9%,一季度为下降7.7%。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3%,一季度为下降12.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8%和7.2%。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3.6%、8.2%;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0%、21.8%。
李超认为,未来制造业投资继续修复有多方面支撑。一方面,政策强调资金直达实体,保障制造业融资来源,加强对实体融资支持。另一方面,随着需求侧各项指标逐渐转暖,企业利润在上行通道中,推动制造业投资需求改善,5月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增速已经转正。
此外,分结构看, 高技术制造业在疫情冲击下仍具有较强韧性,李超认为,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仍是制造业结构中最大的亮点和最强支撑。
“由于制造业投资是后周期变量,其周期变化要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变化,因此我们认为尽管制造业投资仍处于负增长区间,但整体趋势仍符合预期。”诸建芳表示,延续全年增速持续小幅改善的判断,制造业负增长的幅度年内有望持续收窄。
“基建回升是水到渠成、如期而至。国内大循环良性发展助力经济企稳,项目施工强度总体处于较高程度,基建扮演着重要的稳就业和稳增长任务。”李超表示,在施工、资金、项目和政策等多方利好支持下,基建投资继续回升。
尽管短期洪水汛情和大面积降雨可能对施工产生扰动,但更多影响节奏而非方向和规模,他表示,基建投资即便受到短期停工冲击,也会因后续赶工而延续向上趋势。
诸建芳同样认为,整体雨水或洪水的影响仅会影响基建投资的进度,而非全年的总量。伴随地方专项债、特别抗疫国债等资金进一步落地,后续基建仍将继续向上修复。
市场销售逐步改善,下半年要下更大气力培养消费能力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56亿元,同比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下降3.9%,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26亿元,同比下降1.8%,降幅比5月份收窄1.0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4%。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上半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9345亿元,下降11.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911亿元,下降10.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4609亿元,下降32.8%;商品零售157648亿元,下降8.7%。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处于下降区间,比上年同期下降11.4%,说明目前消费恢复还是面临着制约,尤其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一些聚集性、接触性的消费活动仍然受到一定制约,所以目前商品零售的餐饮收入还处于恢复增长的态势当中。
关于下半年消费市场的增长态势,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的有效推进,消费便利性在逐渐改善,另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推进,消费的供给也在不断地优化。
“尽管消费的下半年走势面临着上述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利条件,大家应该关注到上半年全国人均居民收入名义增长是正的,但实际增长下降1.3%,所以对消费能力的培养下半年要下更大气力。”刘爱华说。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同比名义增长2.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
李超认为,消费增速未来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随着社会生产生活逐渐回归常态,消费需求会得到自然恢复。线下消费场景还有进一步放开的空间,疫情期间压制的文旅消费需求有望在疫后得到释放。可选消费仍将是下半年逆周期政策刺激的重要方向之一,“新能源汽车下乡”等类似政策的出台对于消费回暖亦有一定帮助。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