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斌:中国与世界经济复苏道路的三大不同
第一财经 作者:陈婷 / 2020-07-06 15:45:33
7月3日晚,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财经研究院/一财全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共同举办了题为“亚洲和中国经济展望,新冠疫情下的经济复苏”研讨会。会上,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从横向对比来看,中国和全球有一些显著的不同。
第一,由于中国及东亚疫情控制相对较好,经济影响整体是一个“先进先出”的过程。中国经济停摆最剧烈的是在一季度,欧美经济最差出现在二季度。两边在疫情发生和政府应对措施的时间节点上存在显著不同。
相对应的,中国和东亚地区经济的重新开放是在疫情得到较有效的控制后,才逐步放松管制。但是在美国等地,5、6月经济逐渐开放后,疫情并未出现好转,部分地方甚至出现恶化,形成重新开工与疫情共存的局面。
第二,中国的经济复苏进度最快。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摩根大通都认为,2020年中国是主要经济体里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的国家,摩根大通近期还上调了对中国今年的增速预测(从1.3%到2%),其余全球各国基本上都是负增长。
另一个重要指标是看此后1-2年内经济复苏的恢复程度。2021年底,整个亚洲GDP水平比疫情前的预测平均要低5个百分点,其中中国是表现最佳的经济体,按照摩根大通的预测,到明年年底,中国经济可以恢复到疫情前的GDP水平。
最后一点,在政策应对上,中国更为谨慎,欧美则更重视家庭部门的纾困。在财政刺激上,德国、美国、日本等国,这次应对的财政赤字力度非常大,达到30%-50%的GDP。相对来讲,中国财政刺激规模明显要小,大概比去年增加3%-4%。
在政策的着重点上,中国主要集中在对企业的纾困政策和以稳增长、保增长为目标的针对公共投资的政策上,相比欧美对企业和家庭部门的大规模纾困,中国对家庭部门的纾困政策力度几乎为零,低收入人群可能是未来我国值得注意的纾困方向。当然这两种政策的孰优孰劣现在还难做评断。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