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国经济 > 2020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及总体要求 详情

2020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及总体要求

中宏国研 / 2020-06-17 15:29:09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十分重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了准确把握总体要求,一是要抓好主要矛盾,深刻认识“六稳”和“六保”的内在统一性,“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也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守住“保”的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进而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六保”是针对新形势提出的积极的、进取的而不是消极的目标任务。二是要紧盯主要目标,讲究策略方法,做到应对外部风险和克服内部挑战相结合、解决当前问题和化解长期矛盾相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结合,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三是要增强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新的对冲政策,善于化危为机,兜住民生底线。
 
按照总体要求,本着尊重经济规律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综合考虑国际与国内、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关于经济增长目标,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不设置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考虑是:境外疫情形势和世界经济走势有很大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诸多难以预料的复杂因素,不对经济增长目标作量化要求,有利于引导各方面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针对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困难、问题,将工作重心放在落实“六保”任务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提经济增速量化指标,并不意味着不要经济增长,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完成脱贫攻坚既定目标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作为支撑。实际上,关于增长的要求已融入财政、货币和其他政策目标中。关于就业目标。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6%左右和5.5%左右。主要考虑是:受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城镇新增就业压力明显攀升,但考虑到新成长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需求量,保持相当规模的就业增量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也体现就业优先政策导向。我们有信心有能力防范化解大规模失业风险,做好稳就业工作。关于物价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3.5%左右。主要考虑是:去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翘尾影响较大,今年受疫情影响,还有一些新的涨价因素,价格总体上涨压力仍然较大。此外,这一目标也兼顾了稳定市场预期的需要。关于外贸目标。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主要考虑是:今年外贸增长难度较大,既要努力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稳定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也要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关于三大攻坚战目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重大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主要考虑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部脱贫和摘帽是应有之义。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在巩固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统筹考虑宏观形势新变化,避免金融风险与实体经济风险叠加共振。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要充分考虑疫情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可能大于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速的影响,要充分认识到完成生产总值规划目标任务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2019《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年财政、货币、就业政策取向。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的重点是把资金用在稳就业和保民生上,将从质和量两方面下功夫,既做加法、也做减法,调整结构、有保有压。一方面是增支,在收入增速放缓情况下,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预计差额超过6.7万亿元,这就是释放出的财政资金,比去年加大了力度。财政赤字率计划提高到3.6%以上,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增加了1万亿元的财政资金。中央财政还将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并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方面调入近万亿元资金,此外还将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1.6万亿元。去年我国减税降费规模达到2.36万亿元,这一制度性安排今年将继续实施,预计新增规模将超过2.5万亿元。另一方面是节流,让政府过“紧日子”。考虑到财政资金在预算科学安排、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以及提质增效方面还有空间,今年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严控会议、咨询培训、论坛展会支出,严禁新建、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严控非急需支出,把该花的钱花在刀刃上。此外,加强对地方的财力保障,是今年预算安排的重点。由于今年地方财政减收增支规模为8000—9000亿元,一些地方“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面临较大压力。前几个月中央财政已通过加快下达转移支付资金、增加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等方式缓解地方财政困难。未来中央财政还将把今年提高赤字率增加的资金全部安排给地方,把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的收入全部用于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并专门设立特殊转移支付,形成对地方财政运转的强大支撑。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货币金融政策的重点是保市场主体,将在货币总量、融资成本、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发力。一是确保总量力度足够。今年以来央行已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1.75万亿元长期资金,春节后投放短期流动性1.7万亿元,未来央行将继续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逆周期调节,把握好信贷投放的总量和节奏,实现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应对疫情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二是推动融资成本明显下降,继续通过央行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加强利率定价自律管理、银行让利等灵活多样方式,进一步促进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行。三是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在继续发挥好前期出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至明年3月底,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报告》提到“就业”39次,是历年来最多的,凸显就业是今年工作重心。就业政策重点是把民生底线兜住。因此,无论基于目前的就业压力,还是今年的就业目标,全面强化就业优先都是必须为之的保底要求。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协调。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应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出发点和主要考量,都要为此服务。另一方面,要着力挖掘就业潜力。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目前,多个城市实施的允许临时占道经营,就是这方面的务实有效探索。以成都为例,通过此项举措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增加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