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调控措施和需求释放 有助于中国宏观经济从今年下半年起企稳反弹
新浪财经 / 2020-06-16 18:19:51
原标题:5月宏观经济持续改善 警惕疫情反复导致需求端扰动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庞溟
中国经济已经探底,逆周期调控措施和需求释放,有助于宏观经济从今年下半年起企稳反弹。
2020年5月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延续了3月份以来恢复改善的势头。但也应看到,来自需求端的风险仍在上升,必须继续注重加大政策支持和政策刺激力度,积极有效稳定就业、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积极投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彭博一致性预期:5.0%;4月份:下降3.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1%;股份制企业增长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4%,私营企业增长7.1%,其中外资企业增长比4月份数据放缓0.5个百分点。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4月份:下降4.5%),回到正增长空间。
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99194亿元,同比下降6.3%,降幅分别比1-4月份和第一季度收窄4.0个百分点和9.8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同比下降9.6%,降幅比1-4月份收窄3.7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6.3%,制造业投资下降14.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0.3%,降幅分别比1-4月份收窄5.5、4.0、3.0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分别同比增长1.9%和3.6%(1-4月份:分别下降3.0%和3.1%)。
消费增长仍面临较大阻力,但有所回暖;相比之下,各类新业态、新模式、新热点在疫情中受扰动较小,甚至有机会实现持续逆势成长,带动和加快内需和消费的恢复、回补、释放、升级、扩容、提质、加速。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730亿元,同比下降13.5%,降幅比1-4月份收窄2.7个百分点;全国网上零售额40176亿元,同比增长4.5%,比1-4月份大幅提高2.8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3%,比1-4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
就业压力依然较为严峻。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4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4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一定程度上反映就业质量的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1小时,比4月份增加1.8小时。我们重申,宏观经济在短期内仍将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主要因为:GDP增速放缓带来就业岗位减少,就业需求弹性下降(每一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带来的劳动就业增长),主要出口国外需疲软导致就业拉动作用有限,中小企业运营压力加大,以及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新高的874万人。
从来自用电、交通、出行等多方面的高频数据来看,生产经营和商务活动正在逐步恢复;扩大居民消费政策措施加快落地,叠加“五一”假日消费效应,消费市场继续回暖。由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我国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但中国经济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仍需时;各地零星疫情和境外疫情持续蔓延,有可能对消费者信心和外需继续造成扰动。
最新的价格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比4月回落0.9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5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成长1.1%,与4月份持平。同时,5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7%,继4月后又创2016年4月以来最大跌幅,此前4月PPI同比下降3.1%。价格水平整体下跌,说明当前更应该担心的是通缩风险。这也给中国经济带来较为充裕灵活的货币政策空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货币宽松政策出台,社融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推高。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未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稳就业、保民生、促投资的政策。国家统计局5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8%,继4月环比上升4.6个百分点后,继续环比上升1.1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企业新签订的工程合同量继续回升,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比上月上升1.7和2.1个百分点,这显示建筑业活动进一步恢复,有利于推进复苏传统基建、加快新基建等逆周期调控政策与各种稳就业措施。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