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国经济 > 2020年的经济增长靠什么? 如何重启经济增长之动力 详情

2020年的经济增长靠什么? 如何重启经济增长之动力

2020-05-26 10:16:58

2020年经济增长:如何实现?

 
 
03、经济增长:如何实现?
 
经济目标不是不能设立,关键是看用何种方式达成。
 
如果靠货币刺激,低效基建及房地产拉动,这种GDP增长不要为好。低效基建、低效GDP与隐性失业,本质上是一样的。好比反复修路,失业率下降了,GDP数据上去了,但效益低下,甚至浪费财政与资源。
 
今年1-4月,全国50大城市卖地收入合计达1.22万亿,同比上涨10.3%。其中,有21个城市的卖地金额同比增加100%以上,南阳市、北京市卖地金额同比增长逾1000%。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4月份土地溢价率也出现明显的上行,一二线城市的的平均住宅土地溢价率是2019年下半年来的最高位,平均溢价率高达15.54%。
 
很多人担心,大疫之年,若在经济增长目标上施压,地方政府倾向于卖地获取财政收入,然后扩张财政,加大政府投资,以完成经济目标。
 
这其实不是经济目标的问题,而是货币政策及央地财权事权不匹配的问题。
 
各地方政府设置经济目标的前提是,不搞大水漫灌,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及货币政策。
 
在朱总时代,货币闸门守得很紧,地方政府想要增加收入,完成经济目标,没有捷径,只能靠改革开放,只能靠放权让利,只能靠招商引资。这就是政府目标与地方经济相一致。
 
1993年,海南地产一度火热,朱总及时出手打压,杜绝了地产泡沫向全国其他城市蔓延。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央地财权事权不匹配的问题开始出现,拮据的地方政府开始谋求卖地增收。
 
1998年房改,2003年国有土地拍卖入市,此后房地产市场一日千里。从1998年到2008年,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不算太高。换言之,当时各级政府完成经济目标,实现财政增收,依然得靠改革开放、招商引资。
 
图:1978年-2018年广义货币、经济目标与经济增长方式,来源:智本社
 
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货币闸门大开,政府救市成为了主旋律。此后,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土地财政成为了地方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
 
2019年,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极高,广州、武汉、南京、郑州、杭州、成都、东莞、西安、昆明、太原、青岛等15个大城市的土地依赖度超过70%。其中,杭州、广州、昆明、南京超过100%。
 
如此,经济目标越高,土地财政的势能越强,越是与经济转型升级、社会民生背离。
 
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研究发现,在16世纪后,欧洲主要国家处于转轨期,政府如何解决财政收入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前途。
 
通常,政府有两种方式解决财政收入:
 
一是建立一套规则,使垄断租金最大化;
 
二是降低交易费用使社会产出最大化,政府税收收入增加。
 
垄断租金,如通过无限制的征税垄断权增加税收收入,通过国有土地资源垄断权长期收取租金,通过央行的货币发行垄断权直接印钞为政府融资。
 
5月争议颇大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经济学家反对?因为一旦财政赤字货币化融资合法化、常规化,政府可以轻松获得垄断租金收入(印钱),便容易失去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动力。一旦政府的主要收入来自垄断租金,政府的目标便与经济增长、社会福祉的目标发生背离。
 
诺斯发现,16世纪后的法国、西班牙的王权强大,国王掌握征税权可获得垄断租金,阻碍了这两个国家向自由市场转型。后来,路易十六因向第三阶级征税而引爆了法国大革命。西班牙则在“价格革命”中衰退。
 
英国、尼德兰面临同样的财政问题,因王权尤其是征税权受限,难以获得垄断租金,只能靠破产市场障碍,开放港口与市场,发展自由贸易和工业产业,才能扩大税收收入。如此,英国、尼德兰王室的目标与国家的转轨目标、经济增长是一致的。
 
城市的土地,用于搞房地产和招商引资发展产业,都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但给社会民生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前者是刺激性手段,获取土地垄断租金;后者是改革性手段,政府、经济与社会民生皆受益。
 
如今,是不是出现第三种增长方式民生性增长?
 
图:转轨型经济三种增长方式,来源:智本社
 
我们来看这三种增长方式:
 
去年保六之争时,一部分经济学家提出刺激性增长,另一部分则反对,提出改革性增长。还有一些是中间派、理想派,提出轻松减肥之法,用刺激性保增长,用改革性谋发展。
 
事实上,改革性与刺激性本是对立的,刺激性政策定然伤害改革。政府可获得巨额的土地财政或财政赤字货币化融资,自然失去改革的动力。
 
刺激性增长的不可持续性及危害性,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事实上,都已经得到了论证。持续的经济刺激带来低增长、高泡沫、高负债及贫富差距。这次,中国没再施加经济目标的压力,或许正是担心,刺激性势能将带来更加严重的经济后果。
 
与刺激性相比,更加温和的民生性增长是否更适合?
 
根据今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财政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另外,还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
 
这次的债务扩张计划其实是小于市场预期的。从目标导向来看,财政安排倾向于社会民生。
 
大疫之年,休养生息,恢复元气,未尝不可。但是,民生性增长缺乏持续的动力。
 
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处于改革深水区的中国,处于国际关系骤变的中国,改革更不能停。
 
中美正在走入“囚徒困境”,未来不管两国持续对抗,还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扩大金融开放,改革是应对一切挑战的根本之法,是降低资产堰塞湖、人民币汇率风险的根本之法。
 
李总说,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这说明既得利益者非常顽固,若没有经济目标这一高压线,改革缺乏足够的动力,既得利益者或形成守成之势,甚至反噬改革开放。
 
有人想,今年修养生息,保民生保就业,明年搞改革。我担心的是,今年修养生息后,明年重启经济刺激。
 
总结起来是目标需明确,手段需改变。
 
今年主要任务是保民生,但经济目标这根“弦”不能松。经济目标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目标考核,是政府政策改革、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激励政策。目前,政府未公开经济目标,不清楚内部是否设有经济目标,不确定明年是否恢复设立经济目标。
 
大疫之下,最能增强市场信心、振奋国人的是大刀阔斧的改革。
 
李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资源要素市场、国有企业等改革。若农村集体土地、限制性竞争行业这两大领域能够有实质性的改革,可激活万亿级市场规模,提升内外资的投资预期与国人的消费预期。
 
但是,设立经济目标的前提是杜绝垄断租金,即守住货币闸门,严控土地财政,将政府的目标调整到与经济增长、社会民生相一致。
 
如此,才能保持改革开放之势能,重启经济增长之动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