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华战略与政策走向
《学术前沿》 / 2025-04-30 13:28:34
正确把握特朗普政府对中美关系释放的积极信号和机遇
特朗普施政风格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给中美关系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的第一年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第二年因其对华发起了以贸易战为主轴的战略攻势,两国关系急转直下。拜登政府时期延续特朗普对华遏制战略,以科技战为主轴叠加贸易战、金融战、舆论战等,形成了对华遏制的整体战略框架。在“特朗普遗产+拜登遗产”的基础上,特朗普再度执政后虽然在开始时释放了一些对华缓和的信号,但仍无法排除会发生其第一个任期之内类似的政策转向,即交替使用金融战、舆论战、外交战、科技战等综合手段加剧中美之间的竞争或博弈。因此,我们既要积极抓住特朗普政府对中美关系释放的积极信号和机遇,更要看到两国未来发生更加激烈的战略博弈的可能性。
第一,特朗普重拾“关税大棒”挥向全球,相关国家和经济体必然进行反击,加之美国面临的国内外矛盾,预计美国会出现“六高”的情形。所谓“六高”:一是高关税。特朗普上任后两次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额外关税,4月2日,宣布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34%“对等关税”,4月9日,宣布再对中国有关产品再加征50%关税,致使中国输美商品平均税率达104%,4月10日,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4月15日,美国白宫网站发布的一份“事实清单”中提到,中国出口美国的个别商品累计各种名目的关税已达到245%。中国对此强力反制,自4月1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在世贸组织就美国对华产品加征“对等关税”措施提起诉讼;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将11家涉台军售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暂停美国2家禽肉企业产品输华和4家企业高粱及禽肉骨粉产品输华资质。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国也推出反制措施,美国将贸易战作为武器,不仅破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全球贸易体系,而且将导致美国关税高企、商品短缺、民众恐慌等一系列负面后果。
二是高通胀。为应对通货膨胀,美联储自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连续11次加息,当前美国通胀率降至2.5%左右。美国此次对中国、墨西哥及其他100多个与美国有贸易逆差的经济体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将使美国通胀率迅速上升到8%以上。据彼得森研究所的研究,仅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对中国加征的高额关税,就使美国通胀率上升1.3个百分点,照此推测,对中国加征104%关税将使美国通胀率增长5.4个百分点。而若对所有贸易国都加征高额关税,必将使美国通胀率再次攀登高峰。
三是高债务。特朗普第一个任期结束时美国国债达到27万亿美元,拜登卸任时超过了36万亿美元,如果落实特朗普提出的经济刺激政策,美国国债会增长7.5万亿美元,则美国国债将高达44万亿美元,甚至可能会超过50万亿美元。美国新任财长贝森特提出,到2028年将美国政府预算赤字率降至3%的目标,但根据CBO预测,2025~2028年美国赤字率预计为5.2%~6.2%,远高于这一目标。美国外债情况自次贷危机以来也持续恶化,2023年,美国净海外债务达到20万亿美元,占GDP的70%,这一规模和比重分别比2006年上升了10倍和4.3倍。2020~2024财年,美国联邦预算支出持续保持在6万亿美元以上的支出强度,2024财年的支出为6.8万亿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2025年1月23日发表的报告预计,到2049年美国债务将超过整个美国经济规模的2.3倍(目前约为1.24倍),暴涨的美国国债在利率高企的情况下将使更多的美国银行陷入“抽水效应”,进而使得美国金融体系的信用裂缝继续扩大,削弱美元作为全球金融秩序基石的作用,并破坏美国国债作为世界资产价格之锚的共识。此外,美国国债的增长速度与GDP的增长速度之间存在严重背离现象。自1993年以来,美国未偿还公共债务的季度增速中枢维持在约7%左右,而同期美国名义GDP增速则稳定在4.6%左右。这意味着美国的宏观杠杆率(即存量债务与GDP的比值)难以得到有效抑制。
四是高利率。如果美国难以解决高通胀问题,必然会使宽松的货币政策难以实现,紧缩的货币政策急转直上,并继续维持高利率政策。但持续的高利率政策必然增加美国财政支出,进一步增加债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美国新政府尚未公布的一份情况说明书呼吁,主要联邦机构应对其他国家的汇率操纵行为进行打击,日本、德国和新加坡已经在美国财政部的汇率行为“监测名单”上。未来可能有更多的贸易伙伴被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而在这之前美国将维持高利率政策和强劲的经济增长,使美元对从欧元到日元的所有货币都处于高位,巩固其在每天交易额达7.5万亿美元的外汇市场中的主导地位。美元从降息转向进一步升值的前景,可能引发全球新一轮政府干预汇率以支撑本国货币,这将对国际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冲击。
五是高度虚拟化。当前,美国金融正处于高度虚拟化状态,这也带来了三个潜在的隐患。第一,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量早已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数倍。迪朗指出:“从1989年到2013年,每天在交易所交换的资金额从6200亿元增加到53440亿元(目前超过7.5万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与商业或投资活动相对应的交易与纯粹金融性质的交易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在该期的开端,后者是前者的70倍,到末期则是100倍。”而2013年至今及未来美国金融的虚拟化,将百倍甚至千倍增长,直至最后可能崩盘。美联储数据显示,美国金融衍生品规模目前已经超过6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年GDP总量的6倍。再加上美国即将突破36万亿美元的国债,整个金融体系犹如“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高度虚拟化的第二个隐患是美国可能将比特币作为战略性资源。比特币是完全虚拟的货币,没有任何实物做支撑。2025年1月18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宣布推出个人Meme币特朗普币($TRUMP),1月19日,其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她的加密货币梅拉尼娅币。这使得特朗普家族在一个周末内就成为加密货币领域的亿万富翁。这也意味着,特朗普未来有可能动用总统权力,让美国财政为虚拟货币接盘,而这一情形的出现,将使虚拟货币的泡沫化风险转移至美国政府。一旦金融危机爆发,虚拟泡沫破裂,已经受累于美债危机的美国政府将会遭受更大冲击。
高度虚拟化的第三个隐患是美国股市泡沫。目前美国股市泡沫高企,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以及拜登政府时期都高度注重维持股市上涨态势。2025年2月17日,道琼斯指数达44546.08点,纳斯达克指数达20026.77点,标普500指数达6114.63点,均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虽然近两月内美国股市受特朗普极端做法影响而暴跌,但仍然处于历史高位。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高度重视股市带来的繁荣效应,而其再度执政后也已经发出明确信号,会让资本市场作为美国经济增长的标志,可以预判,特朗普政府将会持续采取多种措施推高股市和债市,但股市和债市一旦崩溃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灾难。
六是高烈度冲突。第一,美国国内冲突加剧。特朗普上任后虽然实现了对行政、立法、司法三权的控制,但是民主党仍会积极采取行动,未来美国两党冲突、移民冲突、政府精简雇员造成的冲突等,可能会达到更高烈度。第二,美国对华科技打压将进一步升级,中美科技竞争博弈激烈程度加大。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内升级了对华出口管制和实体清单,增加了半导体设备、材料加工、电子电信、信息安全、传感器和激光器项下的产品出口管制措施,实行出口管制清单和出口许可证制度。2018年,特朗普修订《2018出口管制改革法案》,强化对美国核心技术外流的管控。在出口管制的基础上,特朗普政府进一步援引“实体清单”旨在精准打击中国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对被列入清单的实体设置了特别的许可证要求,并对大多数申请实施“推定拒绝”。
拜登政府继承并升级特朗普对华科技打压的烈度与力度。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推出的投资限制、出口管制和实体清单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出口管制范围和实体清单条目,加大了对华高科技企业的制裁力度。与特朗普政府侧重提高关税不同的是,拜登政府主要通过增加政府补贴吸引半导体企业在美国投资建厂。主要措施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制定《芯片和科学法案》,法案提出,将提供约527亿美元的资金补贴和税收等优惠政策;除对芯片产业补贴外,该法案还提出将对前沿科技的研发进行拨款,涉及资金共计2800亿美元;设置“护栏条款”,禁止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半导体企业未来10年在中国和其他“被关注国家”(包括俄罗斯、朝鲜和伊朗等)扩大或新增先进制程的半导体产业的投资。二是力图联合盟友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推行“去中国化”,一方面,与日本、荷兰组成“三国联盟”限制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及相关技术对中国出口,将14nm及以下先进制程的制造技术和设备作为重点,阻止中国企业获得用于高端芯片制造的关键工具和技术,如荷兰阿斯麦公司(ASML)生产的高端光刻机等半导体设备;另一方面,推进《印太经济框架》,力图利用一些国家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替代。
几年的实践证明,无论是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还是拜登政府时期,其对华科技遏制的手段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将倒逼中国加快补短板、锻长板、换赛道、创增量。近年来,中国的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速度,已超过许多发达国家,尤其在人工智能、5G、半导体等前沿领域已开始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并具备与美国进行结构性抗衡的实力。据彭博社统计的近10年全球13项关键技术的发展情况,截至2024年,中国已经在其中5项上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在另外7项上也是全球市场的有力竞争者。我国已开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近年来,我国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创新带动生产力显著提升。
特朗普再度执政后,针对中国已经取得结构性突破的领域,美国或将放弃或减缓制裁,但也不排除在目前美国还拥有绝对优势的科技领域对华实施全方位制裁或者强化遏制。虽然特朗普在其再度执政后废除了拜登政府时期的大部分行政令,但仍继续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全方位制裁,包括晶圆制造、芯片设计等环节,以使中国企业难以获取关键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在“让美国再次伟大”和“美国优先”基调下,特朗普政府有可能采取强硬手段迫使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欧盟等共同限制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发展。当然,相较于拜登政府时期的大规模产业补贴政策,特朗普更倾向于通过在国际上提高关税、在国内降低税收,推动半导体等制造业回流或者转移到美国,迫使中国和其他国家企业在美国设厂。可以预见的是,特朗普在其新的任期内将进一步升级对华半导体产业的围追堵截,对成熟制程和先进制程实施全方位制裁。此外,在美国具有优势的低轨卫星、生物医药、航天科技、金融科技等领域,美国也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科技霸权,以作为其全球霸权的新支柱。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