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红旗文稿》 / 2025-04-29 12:35:08
创新和探索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等方面提出要求,强调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应准确把握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加强整体布局,因地制宜挖掘人文底蕴,更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党的二十大把“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作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必须坚持以城乡生产、生活融合发展为前提,通过城市与乡村在精神文明建设平台、体制机制方面的融合,促进城乡文化融合与互补,最终促使城乡居民观念和认知差异逐渐缩小,社会全体成员精神风貌得到均衡发展,塑造文明共享的新型城乡关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创新文明实践形式、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精神文明建设标杆,提高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活力,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畅通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要素流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城市优势文化资源反哺农村文化发展,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乡村在传统文化传承、邻里守望相助、自治组织建设、道德评议教化、先进典型推选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优质资源要素“下乡”与“进城”双向交流,让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互促共进。
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够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以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激发文化领域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经济与文化交融互动、融合发展。当前,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和高品质的特征。新的需求激发新的供给。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注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打造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文化产品,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附加值,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以科技赋能增强文化产业的科技支撑力、文化传播力,运用数智技术重塑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文化生产方式变革、生产工具创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出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为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
作者:赵慧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研究馆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红旗文稿》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