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5-04-29 12:36:0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对外工作必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深化外事工作机制改革,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曾因积贫积弱备受外强欺凌压迫,这坚定了中国人民的信念,必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中国的和平发展观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走的是互惠互利的互联互通之路、文明互鉴的共同发展之路、命运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最终体现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中华民族基因中突出的和平性,使得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坚持和平本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决定了中国坚持的国际关系准则是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积极扮演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角色,不搞唯我独尊的文化霸权,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更不会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在中国的考古发掘和文化典籍中有大量倡导和平理念的表达,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和平根深蒂固的追求。以陶寺遗址为代表的陶寺文明是中华早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实力和较为先进的政治文明形态,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中强而不战、盛而不扩、卫兵弗用的理念,体现出强调和善、以和为主、崇尚“文”德的思想意识,同时又呈现汇聚融合了四方文化因素与精华的“和合”现象。从漫长的中国历史来看,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和平理念秉承的是和而不同的融通思想,坚持弘义融利的和平互惠理念。这种和而不同并不否认为应对诸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经济不平等、地缘政治紧张、技术与伦理挑战、移民与难民危机、能源与资源危机等全球性挑战开展国际合作的必要,也不否认国际社会应该就人类共同利益达成共识,同时承认在这些需要之外,还需尊重不同的道路选择以及各国追求价值观差异的存在。欧美等国家基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和历史文化传统形成的西方文明,并非现代文明的全部,只是文明百花园中的一员,只要能秉承和平共处的理念,人类文明的花朵必将竞相绽放。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