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艳林: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2025-04-26 13:17:50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在《中国政协》发表题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水平的经济体制保障》的署名文章。
尹艳林表示,要充分认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没有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式现代化就缺乏体制保障,就难以完成党的中心任务。事实上,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总结,是重要的规律性认识。
当前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仍面临一些突出挑战,如市场微观基础还不适应、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基础制度不完善、市场法治保障不到位、市场国际化程度还不高等。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并作出了系统的改革部署,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的改革发展任务做了布置。结合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谈三点体会和建议。
要充分认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讨论“中国式现代化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这个重大主题时,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能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一宏伟目标?显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回答了这一问题。《决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第一个要聚焦的就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要求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我们看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论述和部署都充分表明,没有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式现代化就缺乏体制保障,就难以完成党的中心任务。事实上,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总结,是重要的规律性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方式,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目标。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过艰苦探索,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党的十八大开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将其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项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将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凸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