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空间
经济日报 / 2025-04-09 10:51:20
更好发挥两业深度融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对技术创新、业态模式创新、管理与制度创新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持久的。两业融合显著影响创新知识从服务业企业向制造业企业的有效传递,以及在服务业企业之间、制造业企业之间的有效传递,直接关系到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升。在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服务业为先进制造业产品赋予新业态特征,而先进制造业技术亦能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两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知识传递、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会激发业态模式创新、管理与制度创新,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
为更好发挥两业融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需要强有力的实践抓手。科技服务业与企业技术创新最为密切,能够有效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因此,在推动两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要尤其关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通过体制机制保障,让科技创新效能充分激发出来,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互促发展。此外,两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产业链龙头企业需要在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共享、数据协同开放和产业融通发展以及协同研发、联合设计、外协加工、流程外包等专业化服务领域发挥引领、示范、规范作用,这是两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
完善的产业链发展涵盖上游的研发设计、中游的制造生产和下游的品牌管理。品牌不仅是单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而且能够体现整个行业发展的质量和竞争水平。系统集成方案标杆产品、智能制造领军品牌、新消费创新品牌和生产性服务优质品牌直接反映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水平。品牌建设需要制度与标准的支撑和保障。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需要有完善的标准体系,实现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运维服务、网络协同制造等需要有细分领域标准,而实现数据分类分级、交易合规、数字信任等亦需要有标准规范和行业导则。因此,健全品牌管理和完善标准体系,是推动两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以两业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还需增强智能技术支撑和强化产业生态保障,推动融合发展的范围、层次、水平不断拓展,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以及产业竞争力、附加值不断提升。技术发展决定了业态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对两业融合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实现产业链全链条、全周期、全流程效率提升和价值增值,则是实现两业融合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路径。两业融合的生态直接影响融合发展质量和效率,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源与服务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企业是否深度参与产业协同和社会协作,产业是否形成区域分工协作和产业配套格局。这就需要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创新发展、跨界融合,引导企业跨领域、跨行业、跨区域紧密协作。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的枢纽作用。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对符合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科技创新、结构优化、智能发展和绿色转型要求的领域,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服务模式,提高金融专业化服务能力。明确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推动信贷资源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领域倾斜,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作者:夏杰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