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详情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求是》2025/07 / 2025-04-01 15:25:16

聚焦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二、聚焦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必须聚焦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将创新势能加快转化为产业动能。
 
  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技术工艺成熟、规模效应明显、行业门类齐全、关系国计民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深刻变革,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24年,全球189家“灯塔工厂”中,我国占79家,其中近半数来自传统产业。同时也要看到,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国传统产业还存在高端供给不足、低端产能过剩、产业基础不牢、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必须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强化油气、船舶、机械等产业领域重大技术和装备攻关,加快煤炭、钢铁、化工、建材等产业领域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着力推进产品性能质量优化升级,研发应用先进适用的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新技术,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盘”。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载人航天、探月探火、高铁列车、北斗导航、大飞机等取得重大成果,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为代表的一批优势产业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亮丽名片。与此同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细分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环节尚存在不少堵点和空白,跨行业技术融合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合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难题,影响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创新能力。必须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发挥创新联合体和产业链链长带动作用,加快打造新一代信息通信、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一批新的产业链条、产业集群,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虽然部分尚处研发阶段,但其不断涌现的技术突破将深度重构产业体系。比如,2025年1月,我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创造新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必须系统谋划、超前布局,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推动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6G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加快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依托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强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领域基础性前沿性关键科学问题凝练,加强基础共性技术供给,推动跨领域技术交叉融合创新,加快颠覆性技术突破并实现工程化、产业化。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