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详情

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求是》2025/07 / 2025-04-01 15:01:29

不断增强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不断增强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显著进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制建设不断完善。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施行,这是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标志着我国慈善事业迈入了法治化轨道。慈善法颁布实施后,民法典、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红十字会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也对涉及慈善事业的相关内容作出了规范。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共出台400多份慈善法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初步构建起慈善事业规范发展的制度体系。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慈善法的决定,对健全应急慈善制度、完善促进措施、规范慈善活动、加强监督管理等作出规定,为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慈善力量有序增长。慈善法实施后,各级民政部门全面开展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和慈善信托备案等工作。目前,全国共登记认定慈善组织超过1.5万家,全国累计备案慈善信托合同金额超过89亿元。慈善参与渠道更加多元,从设立慈善组织向备案慈善信托、提供慈善服务、参与志愿服务不断延伸。捐赠形式更加多样,从捐钱捐物为主向捐赠股权、房产、知识产权不断拓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慈善”蓬勃发展,民政部依法指定的29家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累计为慈善组织募集资金超过500亿元,累计带动超过600亿人次参与慈善活动。全社会捐赠规模稳步增长,2020年首次超2000亿元。
 
  慈善活动日益规范。各级民政部门坚持鼓励支持和监督管理并重,持续推进依法行善、依法治善,指导督促慈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严守公益初心和非营利性底线,防范慈善活动中的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开展慈善组织慈善财产募集使用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慈善组织(基金会)年报(年检)工作,扎实推进“阳光慈善”工程,推动慈善组织加强信息公开。鼓励社会监督,加强行业自律,有效提升了慈善事业公信力和透明度。
 
  慈善文化更加普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举办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公益慈善论坛、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互联网公益慈善论坛等,为慈善交流展示搭建平台;举办“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共表彰700多个慈善楷模、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捐赠企业和捐赠个人等慈善先进典型,26个省份设立省级慈善奖,以典型示范引领凝聚向上向善力量。自2016年设立“中华慈善日”以来,每年开展全国主题宣传,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引导推动社会各界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让爱心善行在中华大地接力传递。
 
  作用发挥日益突出。慈善力量在扶贫济困、扶老救孤、科教文卫、生态环保、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脱贫攻坚期间,全国慈善组织每年用于扶贫济困的支出超过500亿元。疫情防控方面,仅2020年上半年全国慈善组织累计接受抗疫捐款396.27亿元、物资10.9亿件;自然灾害救助方面,充分展现慈善力量组织灵活和服务多样的优势。如2021年河南郑州等地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后,河南省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共接受捐赠款物逾97亿元;2024年全年各类慈善力量向重点受灾省份捐赠款物近30亿元。各类慈善力量围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乡村振兴、援藏援疆、创新驱动发展等提供专业服务,创建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慈善服务品牌。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