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详情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人民日报 / 2025-03-21 19:31:48

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我们把教育事业称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把广大教师称为“人民教师”,把教师中的杰出代表称为“人民教育家”,就是教育人民属性的生动体现。
 
  1950年,毛泽东同志在《人民教育》创刊号上题词:“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讲的这番话,一口气谈到“两个期盼”“十个更”,排在第一位的都是教育。这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也为我们更加深刻认识教育的人民属性提供根本遵循。
 
  人民属性体现我国教育的价值追求。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我们党执政为民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群众史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体现了目的、标准与主体的统一,体现了本体论、价值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教育发展依靠人民,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就要更加突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民生上抓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坚定不移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从实践看,尤其是要紧紧抓住教育这一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教育公平,把提高质量作为紧迫任务,从“有学上”进而到“上好学”,着力提升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切实提升民生保障力。
 
  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建立基础教育各学段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制度,优化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建立“市县结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因地制宜打通使用各学段教育资源,加强跨学段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夯实基础教育基点,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和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深入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加强特殊群体教育、帮扶和关爱,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形成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普惠性、可及性和便捷性。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探索设立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好综合高中。持续做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
 
  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同时,要努力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支撑个性化和创造性学习的人才培养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让指挥棒指向素质教育,并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形成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以资历框架为基础、以学分银行为平台、以学习成果认证为重点的终身学习制度,形成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建好国家数字大学、国家老年大学,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