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
光明日报 / 2025-02-28 14:46:29
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的重点方向
产业有力支撑、人口有效集聚、城镇有序发展,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要加强整体谋划,更好协调产业、人口与城镇之间的关系,形成产业梯度布局、人口就近就业、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推动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
强化产业的吸纳就业功能,以产业升级推动人口集聚规模扩大。充分、稳定的就业是集聚人口在城镇安身立命之本,也是调动和发挥好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关键。坚持以业聚人,实现产业发展与就业互促共进,应进一步注重培育完备产业链条,依托集群龙头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服务主体、应用生态合作伙伴集聚,通过市场主体的增加,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相关行业从业者向产业集聚区域流动。加大对新兴产业主体、创业企业的培育孵化支持力度,创造更多高收入、高技能的就业岗位,以高质量就业吸引人口集聚。同时,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鼓励企业探索灵活用工等新型就业方式,考虑将带动就业人口纳入产业奖励扶持政策考量的重要指标。
优化调整产业的空间布局,以产业区域协调引导人口合理集聚。“人随产业走”是人口迁移的基本逻辑,通过引导产业在区域间合理布局,能够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带动人口的有序迁移。面对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应统筹考虑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加快区域间产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序转移,在东部地区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吸引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迁入,在中西部地区重点培育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扩大就业供给规模。引导人口净流入的特大城市等地区的人口、产业和设施向中西部地区疏散,防止其资源环境超载,缓解经济过密与过疏问题,通过共建产业园区等方式加快对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带动区域间人口均衡。同时,深刻把握人口变化规律,完善人员编制、土地供应、财政转移支付、公共服务等与人口增减挂钩的机制,支持人口和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系统统筹以人为本的城镇建设,以城镇功能集成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城镇发展如果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自然会吸引人口集聚。聚焦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应基于产城人融合的理念优化城镇建设规划,改善政务环境、营商环境、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品质,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迁移人口就业、住房、教育、就医、养老、生育等配套功能,吸引流动人口定居。提升依托产业集聚开发的新城建设水平,科学评估确定新城建设功能定位,推动健全开发体制机制、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对标中心城区建设水平,完善城市空间扩容提质,给予落户企业场地、基础设施等支持,在解决产业就业人口居住问题基础上,打造公共服务市域一体化、休闲娱乐商业业态功能丰富、精神文化设施齐全、绿地生态环境优美的品质生活空间,同时充分考虑中低收入人群居住空间的保留和构建。
完善人口集聚的落户配套政策,以人口安居乐业保障产业用工需求和城镇发展需求。2024年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可通过逐步放宽对产业就业人口的户籍限制,降低外地居民落户门槛,保障有稳定就业和固定住所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尽快安家落户。重点加快户籍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健全常住地提供公共服务制度,保障迁入人口享有平等的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权利,鼓励流动人口就地转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此外,优化央地共同支出事项的责任分担办法,统筹考虑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和人口发展支出负担,确保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的质量与可持续性,结合人口流动趋势,提供必要的财政转移支付,动态调整各地支出责任。
作者:赵放,系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