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科学行动指南
经济日报 / 2024-11-19 14:57:21
进一步明确我国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和战略举措
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系统回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怎么看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而且深刻阐明新时代经济发展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实践问题,部署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实现这项目标,必然要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各领域改革协同推进。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论断,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生产力跃迁的方向,对高质量发展能够形成强劲的推动力、支撑力。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开放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标识。过去40多年的经济发展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取得的,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申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着眼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要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保证产业体系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另一方面要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和产业升级方向,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构建新的增长引擎。
部署实施重大发展战略,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保持我国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必须抓大事、谋长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针对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问题,推动实施了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重点突破带动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稳步增进民生福祉”。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要注重重大发展战略之间的衔接,加强与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