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和建议
中国经济时报 / 2024-11-11 14:12:36
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我国科技资源储备比较雄厚,科研人员、技能型人才等各类劳动力以及绿色能源、数据资源、生物资源等多种新型生产资料“家底”相对丰厚,在新赛道、新兴产业领域拥有诸多性价比高、国际竞争力强、市场潜力巨大的拳头产品、服务和技术储备,新型城镇化方兴未艾且巨大的应用场景空间已经显现出对新质生产力强有力的拉动效应,具备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条件和先天优势。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要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大趋势,抢抓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实施攻坚期的系列重大机遇,聚焦重点,扬长避短,强化四个匹配,即最大限度提升新质生产力衍生产品和服务与新型城镇化需求的匹配,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与新质生产力服务城镇化需求的匹配,城镇化多场景应用与新质生产力基本方向和趋势的匹配以及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的匹配。
第一,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匹配性。持续推进数字技术及衍生产品和服务应用于新型城镇化,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对义务教育、医疗以及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的支撑,推动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新业态发展,确保数字技术和数据存储、分析、应用在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把精准医疗、细胞基因治疗、疾病早筛、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中心等医疗服务更广范围、更大力度、更灵活模式纳入城乡医疗公共保障体系覆盖范围。鼓励城市住房、公共设施、老旧小区改造、临时住房等采用绿色材料、低碳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引入第三方担保、独立投资方等以缓解用于新技术推广方面的财政负担。
第二,灵活培养,创新应用,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匹配性。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及时增设义务教育、中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有关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材料、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相应内容,加强职业技术学校新学科新领域培训师资力量。鼓励传统产业领域企业投入力量安排员工新技能培训,使员工更快更好掌握应用新技术、新生产资料、新生产工具惠及城镇化各方面的基础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地方政府与企业结合,根据地方传统优势产业工人前期职业技能积累,多渠道、分门类开设与新领域新赛道发展同步、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鼓励在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确保劳动力队伍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第三,供需结合,因地制宜,提升城镇化应用场景匹配性。发挥我国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众多高性价比、强竞争力产品和服务的特殊优势,面向我国新型城镇化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就业人口结构优化和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需求,持续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供给与新型城镇化需求的匹配性。结合超大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城镇所处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分类提供适合地区产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鼓励有财力、有消费需求、有科技创新资源的地区积极探索尝试应用前沿技术成果于城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率先实现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城镇化互促互利的良性发展格局。以应用促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巨大的应用场景潜力优势转化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乃至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的现实优势。
第四,优化政策,完善生态,提升制度环境匹配性。鼓励地方研究制定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底线包容监管政策体系,针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无人驾驶、高端医疗设备制造等领域建立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政策监管的时效性和适应性,及时响应科技创新的快速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演进。以提升城镇治理技术先进性为目标,鼓励地方积极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多维度传感等前沿技术,实现政策制定、执行、监管的全面智能化升级。斟酌遴选一批城镇化进程超前、科教创新资源相对雄厚、开放条件和产业基础条件相对好的地区,率先探索适应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发展路径,形成经验在全国推广复制。
作者:姜江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