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详情

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红旗文稿》 / 2024-10-28 15:00:08

系统推进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任务举措

 
  三、系统推进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任务举措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围绕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必须在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着力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
 
  突出顶层设计,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一是健全规划体系及其衔接机制。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增强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实施支撑作用。以构建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为首要任务,实现各级各类规划各司其职、规范有序;加快完善保障规划衔接落实的有效机制,强化上位规划、下级规划贯通一致,加强不同专项规划的横向协同。健全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机制,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机制,全面深度参与世贸组织改革,优化开放合作环境;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抓手,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充分利用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化平台,强化成员间团结协作,推动制定更为公平合理、更加自由便利的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优化宏观调控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通过优化各类增量资源配置,支持“卡脖子”技术关键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依托存量结构调整,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驱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夯实治理基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健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财税制度,强化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一是健全预算制度。在事前阶段,强化对预算编制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指导,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在事中及事后阶段,统一预算分配权,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提高预算管理统一性与规范性。二是优化税制结构。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税收优惠政策,针对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型业态,以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与其发展特点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及支持机制。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因地制宜建立与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明晰政府作用边界,克服错位、越位等现象,营造更加公平、更具活力的市场环境。三是提升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水平。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加快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坚决防止地方政府无序举债搞建设,构建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优化资源配置,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推动金融领域持续创新,提升金融系统开放度,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缓解金融资源错配扭曲,必须坚定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一是提升政府金融监管水平。在法制建设层面,研究制定金融法,实现金融监管有法可依;在银行体系方面,以完善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政府职能方面,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统筹协调把关作用,坚持既管合法更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依法约束大股东与实际控制人行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二是完善金融市场机制。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坚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丰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金融产品与服务,拓宽股权融资渠道,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支持做强制造业;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三是以金融高质量发展赋能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在国内循环层面,为产业科技创新与补链强链等重点领域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能;在国际循环层面,持续推动外汇市场改革发展,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不仅通过完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优化外资结构,提升境外投资者质量,而且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构建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体系;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并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坚持统筹兼顾,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是完善区域一体化协调机制。树牢全国一盘棋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一方面,应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扩展深海空天、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增强区域未来发展潜能,形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探索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着力打破地区分割,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在区域内深化实施和区域间联动融合发展,增强整体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二是构建跨域要素流动体系。聚焦区域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区域重大战略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溢出至其他经济区域,打破要素流动壁垒,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驱动全域新质生产力实质性提升;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依托重点城市群与都市圈建设深化,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区域经济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
 
  (作者:何予平 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来源:《红旗文稿》2024/20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