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红旗文稿》 / 2024-10-28 15:00:08
准确把握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丰富内涵
二、准确把握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丰富内涵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宏观调控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体制基础,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将关注点从单维度“调控”转向多维度“治理”,实现从单项调控政策的“点状突破”向政策治理体系“集成发力”的转型升级。调控目标既包含了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四大传统目标,也对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安全性提出了要求。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要求实现政策实施精准有效。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要求制定和实施政策必须更加科学精准、提质增效,最大化发挥政策效能。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长期与短期、周期性与结构性之间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需要形成总量调控与结构性调控之间的政策联动,着力推进定向调控,在扩大国内需求、增强地方政府财力以及核心技术研发等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精准施策,推动“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发展转变;需要强化长期与短期调控之间的协同互补,把握宏观调控时、度、效,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有效应对需求升级或供给冲击导致的长期性经济波动,提升宏观经济韧性。
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要求推动政策结构协同优化。完善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体现在政策分工的明晰合理以及政策功能的协同优化。当前,财税、金融、就业、产业、区域、生态等宏观经济治理政策的协调配套与治理结构仍需进一步完善。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必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形成“国家、区域”多层次、“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多领域经济治理协调机制,持续优化宏观经济治理政策框架,着力完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力求以重点带动全盘、以重点政策突破推动宏观政策整体协同。
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要求强化政策目标导向一致。当前,统筹国民经济发展目标,推动各领域各方面经济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宏观经济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防止不同政策各行其是、一盘散沙乃至相互掣肘,已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既要求总量政策工具之间、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之间目标一致,也要求从全局性与系统性出发,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治理目标间的动态平衡。必须将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同时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兼顾宏观经济治理在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效果,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更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要求。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