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经济日报 / 2024-10-22 11:19:0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对进一步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我国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宏观调控理念与思路不断创新
科学有效的宏观经济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宏观经济治理思路不断创新完善,治理能力稳步提升。一方面,尊重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另一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在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的同时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进而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奠定了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时机、节奏、重点和力度,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为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提供重要环境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经济政策是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重点,要依据一国宏观经济形势作出抉择。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二者都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随着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加之受世纪疫情的巨大冲击,需求侧矛盾也变得突出。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必须整体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强化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将“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作为“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性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宏观经济治理的一系列科学论述,是宏观调控理念与思路的全面升级与创新,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治理实践的集中总结与高度凝练,对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