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研究 详情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 / 2024-10-21 11:04:26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主要着力点

 
四、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主要着力点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习近平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重要论述在强调发展的特殊性、自主性的同时,也强调了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和灵活性,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各地在实践中必须立足自身实际,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对地区发展状况进行精细研究和精准施策,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机制、技术产业协同发展机制、良性国际竞争机制等方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为市场主体构建公平竞争环境,建立统一大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对由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等构成的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通过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促进生产关系调整,以更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动新质生产力的稳固和进一步发展。目前在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以优化新型生产关系的进程中,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不高,不同所有制市场主体在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等方面存有差异,市场成本高、消费需求不旺等现实问题阻碍了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优化与完善,亟需通过构建高水平市场机制来解决。
 
首先要充分发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生产关系的指导与保障作用,通过深化对市场机制作用的认识和驾驭能力,创造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良好市场环境,减少妨碍要素自由流动、公平竞争的限制性措施和制度安排,真正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在调用资源、向先进生产力汇聚生产要素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保障不同所有制市场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充分落实“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突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计民生、事关“国之大者”的领域聚焦。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其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就业、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作用,加快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消除在要素获取、市场准入、经营运行、企业融资等方面的隐性壁垒。
 
最后要构建统一大市场,全面展现我国超大规模市场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优势。充分认识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政策统一、规则统一、执行协同的市场体系。从丰富市场类型和完善相应市场的结构与层次两个方面探索和建立市场交易新机制,比如产权交易制度、碳交易制度等,重视技术和数据市场、能源市场、生态环境市场等经济发展新业态,建立更有效、风险更低、更利于激发主体的交易机制、风控机制和市场监管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形成新型生产关系。以市场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通过统一大市场匹配科技创新成果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增强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引导人才投入实体经济领域创业就业、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二)创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打通新兴产业堵点,增强未来产业投入机制,优化生产力布局
 
习近平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简单等同于发展电动汽车、新能源电池和光伏产业等“新三样”,必须避免重蹈水泥等行业的覆辙。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特征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端化、生产流通智能化、核心技术自主化、数实融合深度化、产业发展绿色化。需要创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使整个产业体系更加协调,使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更加耦合协同,打造辐射全国的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一是切实打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引导人才、资金、企业向优势地区集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和关键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兼并重组,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式融合发展。二是在未来产业主要领域培育具备国际化视野、掌握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的企业,塑造大中小、上下游企业协同共生、韧性强劲的产业体系,强化耐心资本投入,建立健全政府科技研发资金、政府产业引导资金与市场化投资基金的联动机制,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未来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应未来产业特点的产品与服务,引导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加大对未来产业的投入。三是发挥地区优势,推进制造业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理顺制造企业分工协作关系,进一步增强制造业生态体系的协调性、开放性,增强产业链发展合力和整体竞争力,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三)构建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机制,发展金融服务行业,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加强服务科研的制度供给
 
先进生产要素包括金融、数据服务、科技创新等诸多要素,可能来自国内也可以来自国外,既要聚集起来形成优势,也要避免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让小城市和乡村失去“造血”能力,无法可持续发展。构建指向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要素聚集机制,必须从重视发展金融市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制度性改革等方面形成合力,从而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态。完善市场定价机制,将不同风险偏好和期限的资金有效转化为社会资本,发展耐心资本,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通过围绕企业投资价值形成价格信号,营造创业投资发展的良好生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创投基金提供多样退出渠道,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在不同禀赋的地区都形成先进生产要素的“吸引子”。我国各地区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技术水平、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避免“一刀切”的政策导致资源错配。一方面要注重从区域人才集聚与科技力量强度、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完整度、创新文化氛围浓度等维度甄选适宜地区,优化生产力布局,不能遍地开花、一哄而上、搞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要统筹安排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的相关举措,抓住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层次的新机遇,避免增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的潜在隐忧。注重科研制度创新,突出制度变革对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科技创新是在特定制度环境下发生的,制度变革是科技创新的客观要求,只有在制度调整并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条件下,科技创新及其对生产力的支撑作用才具有根本保障。必须加强重点领域政策统筹,完善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构建以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发挥产业链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优势互补的创新联合体。
 
结语
 
从新质生产力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在各地争先布局新质生产力之际,“因地制宜”四个字极具指向性和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及科学性,根据我国各地区的资源禀赋,描绘个性化、具象化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才能以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构建长效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和前沿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各美其美的新质生产力。新征程上,要深刻理解、系统阐释、全面把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不断筑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供给和支撑。
 
作者:邓子纲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文章来源:《科学社会主义》2024年第4期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