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 / 2024-10-21 11:04:26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必要性
二、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适应这种变化,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习近平提出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重要意义在于以制度的方式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经验、实践路径固定下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制度性开放水平以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一)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是立足中国国情与区域差异的现实选择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从本国本地实际出发,处理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矛盾、地区内部不同产业之间的发展程度不同的矛盾、安全发展与引进吸收之间的矛盾。我国不同地区自然资源、历史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全国总体布局中的功能和定位各不相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基于区域间产业基础的差异而提出的。习近平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不同地区的产业基础不一,发展禀赋不同,功能定位各异,必须特别注意处理好各地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避免基于历史轨迹发展的已经比较完善的传统产业受到冲击、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由于生产要素不相匹配而出现泡沫化等问题。通过增强体制机制供给,将各地探索出的科学发展路径以制度化方式传承发展下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基于产业间发展程度的差异。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必须重视和坚持发展,避免脱实向虚。但现阶段发展,实体经济也需要金融业、数据业等虚体经济、服务产业的助力以突破瓶颈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如何把握既发展实体经济又配套发展金融服务业之间的问题,需要相关的体制机制支持,坚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体制机制便是其中关键一招。除此之外,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也是基于现代科学研究范式的现实。新质生产力的最显著特征是科技创新,而现代科学成果的取得不单是一国研究的结果,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研究成果。因此其不单会使一国受益,也会通过全球化的分工扩散到整个人类社会。因此弄清哪些科技是必须独立自主进行发展的,哪些是可以合作开发的,哪些是可以直接借鉴的,然后因地制宜地进行科研活动,也是根据我国国情更高效地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合理选择。
(二)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是巩固深化制度性改革、提升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机遇
当前我国需要通过完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将改革向纵深推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巩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供给与需求对立统一,要深化供给侧改革,就必须重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视产业体系的现代化、重视科技创新向生产力的转化应用,以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首先,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可以优化提升供给侧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先进生产力,其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本身是一种高质量新供给,可以创造和引领新需求。其次,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的配置扭曲。第三,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可以提升对需求侧的感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数智化工具的广泛运用密不可分。数据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够更好把握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预测消费者的未来需求,提前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从而大大促进市场循环畅通。
另一方面是扩大制度型开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质生产力是赢得未来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动权的关键所在,也是大国博弈的焦点所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水平自立自强,还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对华进行贸易战,冲击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不利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国际经贸规则加速调整,我国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面临新的规则压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科技研发、信息服务等服务业领域国际分工不断深化这一历史性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了高端产品供给水平,能够更好吸引外资投资,因而能够优化国际贸易结构和国际投资结果,有利于积极融入国际竞争、构建国际竞争力。
(三)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统筹发展经济体制与社会治理体制离不开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不同主体出于自身利益驱动有着不同的行为取向,可能形成主体间相互关系的不协调,而实现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的过程也正是完善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过程。健全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体制机制是统筹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键路径。市场机制是推动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可以高效分配资源,但也会出现失灵,需要政府适当干预。只有坚持市场和政府之间有效配合,形成长效机制,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统筹发力,加强产权保护,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才能熨平经济波动。健全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体制机制有利于消除要素再配置的制度障碍,使企业基于市场信号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驱力量,并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政治优势。健全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体制机制是联系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中介。顶层设计就是在国家整体部署和战略规划下探寻发展路径,地方实践就是在发展中的必要探索空间。通过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的顶层设计,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财政管理制度,构建统筹转型的协调机制,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体制机制能为协调各地之间的发展,为其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提供相对具体的指导。健全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体制机制是兼顾效率增长和成果分配的保障。新质生产力对于社会财富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必然会使效率大幅增长,但新质生产力在不同领域的进程及结果存在差异,极有可能会对不同群体的收入和就业状况产生影响,形成一种非均匀的分配结果。通过健全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体制机制能够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做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