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详情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南京日报 / 2024-08-01 15:13:0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战略使命,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也要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立足我国农业资源禀赋,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信息技术与数据要素为核心,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农民福祉。
 
强化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力要素的深度融合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要以生产力基本构成要素为出发点,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农业劳动者、农业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加大新型劳动者的培养力度。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必须根据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快培育“新农人”。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基层人员培训,依托农业农村委员会,定期为农村基层干部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员开展数字化应用方面知识培训。加快数字农业发展中坚力量培养,依托农林职校,扩大招生规模并设立与数字农业相关的人工智能、现代农业育种技术课程,培养“农学+数字技术”兼备实干人才。强化数字农业发展高端人才培养,联合国内外顶尖农业大学和商科院校,吸纳“农业技术+管理能力”兼备科研人才。
 
加快形成更高科技含量的农业劳动资料。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动农业劳动资料数字化升级。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使农业劳动资料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具和简单的生物材料,研发农业疫苗、绿色生物饲料和生物肥药,开发更多适用于不同农业作业环节的数字化工具和机械。利用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建立智慧农业平台,实现农田、农机、农产品的全面互联。使用无人机、农业机械、现代设施农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劳动工具,提升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借助机器人进行种植、收割和包装,推动农业生产更加智能。
 
拓展新型劳动对象释放农业生产力效能。一方面,要通过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信息技术叠加基因编辑、新一代测序等新型生物技术融合,推动进入“育种4.0”新纪元。建立科研管理、种质资源管理、育种信息管理、实验数据管理等数字平台,用数据流串联成商业化育种体系,实现育种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和计算的一体化。另一方面,构建立体耕地监管系统,统筹运用大数据、新一代三维GIS等技术,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情况进行空间智能感知,利用“互联网+”推动耕地保护监管的多主体、多层级协同。
 
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业三大体系中的全面融合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要立足农业全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融合发展,打造更多元、更高效的新业态、新模式。
 
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产业深度整合。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要秉承“信息+知识+数据+智能”理念,依托前沿技术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数字技术与生产、加工、销售等全链条的深度融合,通过产业间协同合作与精细化生产,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利用数字技术培育新业态,持续聚焦“产、创、游、学”四大核心产业,构建集智慧农业、农创品牌、观光旅游及生态研学于一体的“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区域,打造所在城市的“农业+研学教育”的新极核。依托数字技术构建集市场、技术和销售于一体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产销协作,实现农产品品质监控,确保产业链各环节安全。
 
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智能管理水平。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动农业“精确化”生产,通过研发“云端”管理、“掌上”种地等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打造农业园区数字信息库和数字监管中心,结合土壤探测、无人机和遥感监测等技术,建立农业生产“互联网”,实现智能化灌溉、施肥和5G无人农场,提升农业管控效率,使“粮田”变“良田”。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农业经营决策效率。抓住数字技术焕新升级契机,建立远程土地资源流通平台,集中整合土地流转供需信息,拓展土地流转交易边界。打造元宇宙农业体验空间,利用VR、AR等交互技术,用户在虚拟空间开启农作物认养模式,体验农作物种植。开发移动农业教育应用,丰富线上培训课程,实时跟踪市场动态,实现农业情报与运营信息深度整合,确保新型农业经营者能够“足不出户”获取到行业内最新的农业经营知识。致力于用数字技术推动发展“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经营模式,加速培育现代农业服务组织,借助服务数字化提升经营数字化。 
 
形成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调整,还要改造传统农业生产关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处理好企农、社农关系。一方面,合作社要为自身及时植入“数字化”芯片,有条件的合作社可以“上云”,打造数字化合作社。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为农业提质增效,在农资采购、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加强数据信息采集和数据共享,打破企业、合作社和小农户等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差。另一方面,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龙头企业孵化,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积极推动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注重与农户间的合作与带动机制,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做到龙头引领,合作社带动,农户抱团,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活力。 
 
处理好小农户与市场关系。一方面,用信息化手段为小农户与大市场搭建起线上直接联系。依托供销社的组织优势,借助数字平台整合并分析来自渠道商的需求数据和种植户的生产信息,利用大数据对市场进行预测,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打通销售渠道,通过数据化手段为双方进行信息匹配。另一方面,让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推广农业数字订单,让小农户“触电触网”成为新农商,鼓励“平台给政府助力,政府向平台借力”,形成政府、企业、小农户有机结合的市场体系。
 
处理好农业生产托管与农户对接关系。一是开发“全程式”数字托管模式,搭建智能化服务平台。托管服务提供方通过平台向农户展示从播种到销售的一站式服务。农户付费后,可享便捷托管服务,为拓宽多元化增收途径释放劳动力。二是开发“菜单式”数字托管模式,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农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推荐。深入分析农户的生产需求以及托管服务组织所提供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项目,农户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从服务菜单中自由选择托管服务选项。三是开发“入股式”数字托管模式,建立数字化股权管理系统。自动化处理股权变更和分红计算,精确记录并管理农户的股权信息。农户依照既定准则,将其承包地转化为股份,投资于托管组织,生产经营交由托管组织,年底以分红获取经济回报。
 
作者: 冀福俊 刘瑶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