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
经济日报 / 2024-07-16 17:25:43
要素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数据、信息技术等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促进要素高效组合、顺畅流动,有利于激发要素潜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和必要条件,需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持续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要素。在要素投入数量一定的情况下,聚焦需求,促进要素灵活高效组合、跨区域顺畅流动,能够有效提高要素投入质量和效益,形成高质量供给,从而提升投入产出效率,使发展动能更足、后劲更强。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看,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关键环节流动,将对整个生产效率的提升发挥乘数效应,产生“1+1>2”的效果,有利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二是有利于催生科技创新新场景。要素的流动是整合集聚优质资源的过程。当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成为集聚各类优质生产要素的载体,要素的充分流动也催生出很多新的应用场景。在一定范围以及特定的要素组合条件下,有需求场景才有对应的供给。从产业创新的角度看,创新链条有效衔接、创新效率大幅提升,都离不开应用场景的牵引。没有足够的试验空间,产业创新就缺少牢固的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因此,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动及其优化组合,是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必要条件,是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所在。
三是有利于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体现在通过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从传统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到创新性配置,需要着力破解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不畅、传统生产要素与新型生产要素结合不紧密、要素缺少足够组合场景等难题。找到破题点,首要的前提就是让要素充分竞争,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为形成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经济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从这4个环节入手,找准具体路径,促进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高效组合、顺畅流动。
生产是组织各类资源要素聚集的首要环节,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相互作用的“化学场”。通过生产、加工等工序可以将科技、金融、人才、资金聚集起来,实现技术转化、产品创新和产业变革,推动形成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质态。正是由于生产领域的要素高效组合和优化配置,科技成果才能更快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研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产业发展需求,集成各类创新资源,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着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分配是激励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素凭借自身价值参与收益分配,有助于其潜力充分发挥。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可以通过合理分配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资产生的收益实现合规、高效分配,经营主体才有意愿去扩大再生产。只有健全完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才能密切配合,才能切实提高资金投入的效率和发挥对人才的激励作用。分配环节制度设计得越合理,生产要素就越能够发挥效用,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激励、收益分配的长效机制,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大力激发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的内在动力。
流通是促进各类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重要环节,能够让创新生态得到进一步优化。在流通环节,要素从一个区域流向另一个区域,不同要素之间相互匹配、相互赋能,在空间范围内实现交换,有助于促进产业效率倍增和效益增长,是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此,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各类要素顺畅流动提供有力支撑。
消费是产业投入产出循环的重要环节,通过消费打造新的应用场景、促进场景创新,反过来引领高质量供给,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加速器”作用。先进优质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强化了各类要素联系,在消费中实现效用满足、价值增值。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多层次化,需求变化也持续影响着要素流动,各类要素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与具体生产过程相结合匹配,最终促进产业技术提升、转型升级。因此,需求升级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要实施税收激励等举措,重点在场景应用、场景示范等方面提供精准支持和鼓励。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协调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总之,找准有利于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的实践路径,关系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成效。应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从畅通经济循环的重点环节着手精准施策,破除制约各个环节顺畅运转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更好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为各类要素畅通流动提供良好条件、形成有效激励,开辟更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作者:魏琪嘉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室主任、研究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