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银发经济的潜力市场和有效市场 详情

银发经济的潜力市场和有效市场

北京日报 / 2024-07-01 14:00:12
  银发经济主要针对50岁及以上的准老年人及老年人群体,这一潜在市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在不断扩大。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和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为依据,2020年50岁以上的人口约为5亿人,占当年总人口的36%。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近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52%。这表明未来几十年内,一半以上的中国人口将属于50岁及以上的银发经济人口年龄段,我国也是世界上银发经济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不仅反映了一个显著增长的银发经济人口规模和比例,而且会创造一个巨大的银发经济潜在市场。
 
  虽然银发人口规模巨大,且将占总人口近一半,无疑,这一市场的潜力极大,但是,如何把潜力市场最大化地转变为有效市场,才是发展银发经济、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有效市场与银发群体的有效需求和消费能力直接相关。从收入的视角分析,伴随人口的代际变迁,生命周期中的生产性年龄段人群越接近现在,其收入水平越高,个人积累的财富就越多。回顾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城镇居民工资水平,在1970年代-1980年代,一般就业者的收入水平通常是两位数;进入1990年代,收入水平达到了三位数;随后在2000年代跃升至四位数;到了2010年代,工资水平普遍在四到五位数之间。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财富增长和居民收入条件的改善。
 
  例如,1940年代出生队列,目前已经迈入70-80岁以上的中高龄老年阶段,其生命周期的“挣钱”年龄段基本处于收入水平从2位数增加到4位数的年代,而且大部分时段收入只有2-3位数,又重叠高生育率和多子女时代,老年期收入水平、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有限是意料之中。再如,目前正在变老的1960年代出生队列,充分分享了改革开放以来收入水平大幅度改善的红利,其“挣钱”年龄段大部分时间段在4—5位数收入水平时期,同时与生育率快速下降和少生时代叠加,终身收入水平和老年期的收入水平远远高于之前的任何一个出生队列,这批人口从2010年开始进入银发时期,从2020年开始陆续跨入老年期,低龄老年人拥有较高收入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增强了银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他们有能力为养老配置必要的资源。
 
  相比之下,1950年代到1970年代的出生队列,是改革开放中“富起来”的第一代人,“50后”已经全部进入老龄、“60后”正在进入老龄、“70后”处于准老龄阶段,即将进入老龄。这三代人在收入和资产储备(如购房、储蓄、理财、置业)等方面,可视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富裕的群体。随着这些人群逐渐步入老年,年龄段越低的银发人口,其收入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加之消费理念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持续演变和开放,这为未来的银发经济创造了极具潜力的有效消费市场。
 
  另一方面,随着代际更迭,中国恩格尔系数也在持续下降,银发人口的消费偏好快速变迁。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2015年开始降至30%以下,城镇地区进入富裕阶段;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2015年开始在30%至33%的范围内波动,农村地区正在经历从相对富裕阶段的尾期向富裕阶段快速转型。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城乡居民总消费中用于满足维持基本生计需求的消费比例越来越低,说明人民手中有更多的余钱可以用于改善生活品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提高老年期生活品质。
 
  如果把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出生队列称为“站起来”的一代,他们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低工资收入时代度过了生命周期的财富创造阶段,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温饱阶段和基本小康阶段步入老年期,在收缩型的消费环境下被塑造出实用型的消费偏好,主要表征为量入为出、勤劳节俭和强烈忧患意识等特点,消费偏好缺乏弹性,银发经济尚未充分显现。
 
  1950年代至1970年代出生队列,是“富起来”的一代,他们的工作时期、挣钱时期正好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同步发展,踏上了高等教育快速恢复、收入水平节节升高和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的快车道,见证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腾飞的奇迹,相较之前队列收入更加充裕。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一代的老年人在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开始变老,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受到信息技术、数字社会和人工智能的引导和塑造,消费偏好弹性复苏,消费意愿相较之前队列大为改观,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周期内,银发经济潜力将快速释放,银发经济走向成熟。
 
  作者:原新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