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精准治污 科学治污 依法治污 统筹推进新污染物治理 详情

精准治污 科学治污 依法治污 统筹推进新污染物治理

学习时报 / 2024-05-27 13:39:43

抓住重点才能有效推进新污染物治理

 
近年来,新污染物由于环境健康风险高、管理措施不完善而受到广泛关注。为统筹开展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要求选取一批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江苏省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北接黄海海堤,区内企业分布密集,以化工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作为主导产业,是江苏省沿海化工园区的典型代表。新污染物治理相关文件印发后,园区积极响应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申请成为新污染物治理管控四家省级试点园区之一,率先启动新污染物治理管控工作。从经验来看,加强相关工业园区新污染物治理,必须形成调查监测、风险评估、源头管控、过程控制及末端治理等系统推进路径,确保园区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可控。
 
一是开展全面调查,摸清底数。在底数调查方面,一方面,通过开展园区内企业化学物质填报登记培训,督促推进企业化学物质环境信息填报和新化学物质登记管理;另一方面,开展园区全行业、全领域化学品生产使用情况调查,建立园区化学品动态申报制度,并要求企业按季度进行动态更新。基于企业化学品底数摸查数据,构建企业基础化学物质信息库,并建立新污染物筛查系统,使之具备基础数据录入、新污染物筛查识别、统计分析等功能,通过比对筛查初步建立园区新污染物清单。在此基础上,结合园区、企业监测数据,根据指南要求进一步完善园区内企业废水、废气、土壤和地下水全要素特征污染物名录库。
 
二是加强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监测、筛查及评估工作。可采用全面筛查、重点监测的方式,使用高分辨率质谱对污水厂进出水及企业废水开展新污染物高通量筛查,摸清园区新污染物赋存状况与风险底数,并综合研判产(用)量、检出率、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筛查确定园区高危害新污染物。结合初筛结果和高通量筛查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园区新污染物涉及企业、类别、用途、生产使用量、处置水平、排放量、环境检出程度,优先筛选综合风险优先级高、环境健康风险大、具备一定监测条件的3—5种新污染物作为园区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形成重点管控清单。同时,针对污水厂及重点企业开展新污染物靶向定量监测,并通过环境风险评估筛查明确高风险新污染物,为后续新污染物的治理管控提供基础支撑。
 
三是有力推进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治理。根据3—5种园区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基于现有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已建特征污染物名录库、企业环评等资料,结合信息调研正向溯源和非靶向筛查逆向溯源两种方式溯源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涉及企业,作为后续新污染物治理及管控目标对象。通过落实源头管控(禁、限、严格准入、替代)、过程控制(强制清洁生产)、末端治理(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协同治理),强化新污染物治理效能。在此过程中,根据园区重点管控新污染物使用、排放现状,结合污水厂对于新污染物的去除率等参数,合理制定接管标准,约定超标收费或处罚措施手段;评估治理前后新污染物浓度水平、毒性水平变化情况,评价重点管控新污染物风险削减程度和控制水平,为有关企业提升完善提供参照。同时,绘制园区新污染物产排一张图,构建“企业溯源—清洁生产—接管标准—分质处理—综合评估”全过程追踪动态模型,通过全流程追踪展示,实现新污染物进出园区全周期“有迹可循”。
 
四是提升新污染物治理监管能力。建立新污染物全过程管控制度,包括有毒有害物质准入管理制度、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制度、高浓化学品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制度等,设置新污染物管控台账。提升园区实验室新污染物监测能力,补充完善园区新污染物监测仪器和方法,配套相应的新污染物监测人员及监测制度,定期开展新污染物监测专项培训,满足日常监测、预警监测、执法监测以及应急监测等多种监测需求。另外,持续开展化学物质及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环境信息调查、跟踪监测、筛查评估、治理管控,建设完善园区化学物质动态管理及新污染物跟踪监管机制。
 
此外,新污染物治理管控难度较大,节点环节多,推进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困难,需要上下联动、协调推进。一是新污染物环境本底信息调查、重点行业企业新污染物筛查溯源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国家层面统筹推动,缓解地方新污染物治理的资金压力,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二是目前新污染物管控主要依托常规的手工监测,监测周期长、无法掌握实时风险水平,建议推动高效在线监测监控设备研发,强化重点区域新污染物实时监测能力,提升溯源及管控水平;三是加强实施路径指引,按照全要素、全流程(废水、废气、土壤及地下水)落实新污染物监测,管控技术难度大。目前,我们正在以废水为重点探索全流程管控体系,后期将按照管控成效,逐步探索建立全要素的管控体系。作者:蒋树建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