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学习时报 / 2024-05-24 11:34:05
坚持系统观念,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工程。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遵循科学的方式方法,从上海实际出发,加强整体谋划,做到统筹兼顾,在工作实践中着力处理好四个关系。
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资源禀赋为基础,扬长补短,找准突破口和发力点,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在补短板、强弱项的同时,更加注重锻长板、扬优势。上海的优势在于科技综合实力强,拥有数量众多的国家级科研平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和外资研发中心;在于产业转型升级早,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在于人才资源总量大,全市人才规模达到675万人,仅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人才数量就超过80万人,这些都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有利因素。我们要持续深耕具有比较优势、领先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着力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努力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
处理好“立”与“破”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先立后破的原则,把握好工作节奏,稳扎稳打向前推进。尤其是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看待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对上海来说,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在经济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部分产业还是优势产业,通过技术升级、设备更新、数字赋能、业态焕新等途径,这些传统产业也可以脱胎换骨,孕育形成新质生产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对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落后产能,要持续做好清理淘汰工作,为发展先进产能腾出更大空间,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新质生产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等微观主体不断创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驱动形成的。我们要针对前沿科技创新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性强等特点,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良性互动。一方面,加快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大力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速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资源向企业汇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有组织推进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持续深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发展与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其自身发展也需要不断夯实安全根基,努力做到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技术伦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一些颠覆性技术也存在被滥用的风险,必须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切实守护好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我们要着力构建保障技术创新的高效能治理体系,加强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监测预警,及时完善法规标准和监管办法,明确安全边界,探索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共治机制,规范引导新技术、新应用安全有序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安全环境。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