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生态
学习时报 / 2024-03-08 10:46:22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指明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和路径。
从经济发展阶段来说,新质生产力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是生产关系和国际竞争格局的再造。全球新质生产力竞争,表面上是国家间的新技术和新产业竞争,实质是各国在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的竞争。我们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体系现代化。
补足政策短板,激活市场和企业内生活力。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强化竞争政策在产业政策体系中的前置作用和基础性地位,为各类企业公平竞争提供稳定预期,尤其是通过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的效率,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倒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内生发展的市场动力。建议以立法的方式,明确新质生产力发展产业安全政策和竞争政策相对于一般性产业政策的“上位政策”地位,使发展目标与安全目标达到综合优化和合理兼顾,避免政策实施中的目标冲突、相互掣肘和合成谬误。
筑牢体制长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地方创造活力双优势。中央层面实施新型举国体制要更加聚焦,确保在恰当的新质生产力领域(如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等全行业统一技术路线和标准的领域)和产业发展的特定阶段(如工业互联网进入到由专用性工业互联网向通用工业互联网转型的阶段),对全产业链进行全局协调,使其成为有效市场重要补充。建议加强各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强化评估,建立更加扁平的举国体制组织实施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建议在深化地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强化地方政府的创新绩效考核,从根本上引导地方将产业政策聚焦于技术和产品创新。
打造新技术路线,引领技术生态和供应体系发展。充分发挥我国大规模市场和多样化应用场景优势,开辟新质生产力新技术路线,在新技术领域形成中国与全球相互深度嵌入、多赢的研发和供应体系,推动形成新的全球工业文明生态。在此过程中,我国要积极推动构建“多方共同主导”的国际合作格局,并通过针对性政策,释放“共同主导”的清晰信号,如对欧洲企业开放5G+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实验验证场景,并将其贡献实质性纳入我国技术和标准体系。
树立市场信心,加快高成熟度和高准备度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加快推动技术成熟度高、市场准备度高、产业关联度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规模产业化,使之尽快成为继传统产业之后支撑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新动能,为消费者和企业树立中国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财富的信心和期待。可重点考虑消费领域的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和投资领域的工业互联网两个战略性数字领域在全球的率先规模性产业化,短期带动投资、提振消费,长期牵引“卡脖子”技术突破。
搭建能力载体,构建强大的新质生产力创新体系。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新质生产力创新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的能力载体。我国要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创新体系。针对新质生产力大规模试错发展范式的需求,一方面,应通过强化公平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竞争由传统的产能竞争向创新竞争转变,另一方面,政府应减少对生产要素(如资金、土地)的干预和补贴,转而通过加强研究型大学和国家实验室的基础研究能力、教学型大学的人才供给质量、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的技术供给水平,赋能中国企业原始创新。
作者:曲永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