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
求是杂志 / 2023-11-16 15:14:00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
三、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是遵循自然规律、积极有效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实践要求。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首先要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自然恢复也存在局限和极限,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科学合理的人工修复措施,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生态保护监管举措,筑牢祖国生态安全屏障。10年来,累计完成防沙治沙2.78亿亩、种草改良6亿亩,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实施50余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自然保护地和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分别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和30%以上。累计造林10.2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02%,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建成首个国家植物园、种质资源库。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系统质量总体水平仍较低,严重生态破坏问题仍时有发生,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新征程上,要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强化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督察执法,加大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和查处力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坚决杜绝生态修复中的形式主义。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积极引领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地实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