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建设 详情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建设

经济日报 / 2023-09-19 15:11:58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回答了处在新的历史方位的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原则,通过创新解决人口大国发展动力问题,持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现代化建设。
 
引领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
 
新发展理念是时代智慧的精华和实践探索的硕果,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极其鲜明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动力支撑,也是发展速度、质量、效能及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但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还不够,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还有一些困难,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现代化动力问题,指明了新时代推进现代化进程的第一动力是创新。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创新能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也是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的关键所在。协调发展,反映了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解决我国发展问题上的方法论意义。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追求发展的速度,尽量做大经济总量。但达到一定水平后,就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如何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在补齐短板上精准发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着力提升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高度关注的全局性问题。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亮丽底色。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实现绿色发展越来越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鲜明旗帜。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实践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面对动荡变化的世界格局,要想在与时代同行中发展壮大,就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当前整个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严峻,原有的发展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奋斗方向。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高,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也要看到,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这方面问题解决好了,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的是解决现代化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体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是集中体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要素的重大理论创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在发展问题上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科学判断、逻辑必然和战略要求。
 
一是丰富发展内涵。新发展理念使发展的具体内涵得到了丰富和充实。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但是,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环境不同,发展的具体内涵大有不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明确提出了“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新发展理念分别注重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虽侧重不同,但是一个相互贯通、有机联系、逻辑严密的整体,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
 
二是指明发展方向。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是根据我国当前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提出来的,体现了我们党的发展观和现代化观,体现了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是揭示发展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念结晶,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基本立场,鲜明表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扬人民首创精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是强化发展动力。新发展理念遵循经济规律,坚持以创新、开放等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努力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这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之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全面升华。
 
五是强调发展重点。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面临的新发展形势、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重点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推动实践展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重大举措,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为我们进一步找准当前和今后我国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六是遵循发展规律。新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对发展规律的科学遵循与正确运用。发展不能想当然,发展更不能蛮干,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等发展规律。遵循经济规律讲的是发展的科学性,遵循自然规律讲的是发展的可持续性,遵循社会规律讲的是发展的包容性。新发展理念既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也深化了我们党对新时代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发展理念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新时代经济实践结合起来,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作出了全新总结和概括,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体现了科学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创新发展理念科学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潮流,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重在揭示发展动力的转换,激发发展新动能;协调发展理念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强调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重在揭示整体与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补齐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在揭示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保障;开放发展理念强调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重在揭示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合作共赢的问题,为我国进一步发展提供外部动力;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重在揭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变化和发展新形势提出的创新理念,彰显了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及其科学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原则的理论。
 
书写了新篇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原理。新发展理念传承党的发展理论,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更加鲜明地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加鲜明地强调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更加鲜明地强调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鲜明地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更加鲜明地强调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更加鲜明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提升了影响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新发展理念赋予“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以更为深刻的内涵,科学回答了这一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全过程的重大课题,赋予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意蕴,成为解读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的“经典话语”和“标识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困于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李嘉图陷阱”等,探寻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成为迫切课题。新发展理念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和实践路径,引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同时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跨越发展困境有着重要启示。新发展理念的探索,彰显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旺盛生命力,具有重要国际意义,体现了“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时代价值和世界贡献。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发展理念是相互贯通、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提高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纵深推进,在精准实施、精准落实上下足功夫,在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优化市场体系,营造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营商环境。
 
二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必须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重大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快速突破,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全面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通过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撑的产业部门、主导力量、要素条件等构成的有机系统。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协调发展,一体推进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部门之间、主体之间、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好促进其有序链接、高效畅通。同时,适应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对产业体系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产业体系的绿色化,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路径,而且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内在要求。要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绿色化助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航道。
 
三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劲支撑,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创造显著的规模经济优势、创新发展优势等。另一方面,必须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着力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以自主可控、优质有效的供给满足和创造需求,形成经济发展不竭动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就是要把两者统一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上来,在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中,释放两者有机结合新的巨大潜力;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形成两者有机结合新的战略方向,推动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良性互动和高水平动态平衡;在破解各类发展难题的过程中,利用两者相结合的重要优势不断引导预期、改善预期并最终形成有助于当前和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预期。
 
总之,新发展理念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性指导原则。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我们必须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注重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厚植发展新优势,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前发展。
 
作者:张占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