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红旗文稿 / 2023-08-30 16:47:19
全面把握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基本内涵
二、全面把握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基本内涵
从全国来讲,要引导省级行政单位主动融入区域开放大格局,在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基础上,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和开放功能分工,培育新的开放发展势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各具特色的有力支撑。要立足各地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推动要素资源的有效流动和配置,形成协调发展、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协作推进的生动局面。
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板块的开放发展更为协调。四大区域板块是我国国土空间治理的基本架构和功能组团,也是区域开放布局的基础板块。东部地区要依托先发优势和良好基础,巩固开放先导地位、率先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在制度型开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中部地区要发挥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地缘优势,加快城市群和经济圈建设,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促进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与优化配置。西部地区要补短板、扬优势,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构筑向西开放重要支点,将开放末梢打造为开放前沿。东北地区要以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推动全面振兴,加强地区内协调联动,加大与深远腹地开放合作力度,提升面向东北亚国际合作水平,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
沿边、沿江、沿海、内陆等开放形态的相互支撑作用更为明显。边、江、海和交通干线是开放元素的集聚地,也是串联各区域板块纽带。促进四大区域板块协同开放,必须增强各种开放形态的相互支撑作用。沿边开放要用好“边”的通道优势,发挥好链接双循环的窗口作用,背靠国内大市场吸引集聚优质要素资源,在改善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基础、做优边境贸易、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等方面下功夫,为沿海开放提供有益补充,实现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和民族团结。沿江开放要用好大江大河串联沿边、内陆和沿海地区的独特优势,构建高水平交通运输体系,增强沿线各地产业发展的联动性,打造有机衔接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走廊。沿海开放要在稳定我国开放型经济基本盘上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通过对口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对沿江、沿边、内陆开放的辐射带动作用。内陆开放要坚持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立足区位特点强化与沿海、沿江、沿边地区互惠合作,围绕“公铁空网”畅通开放通道、搭建开放平台、创新开放机制,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持续增添内陆地区高质量发展动能。
针对重点开放方向形成更为紧密的省际协作。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南向开放、面向中亚西亚的西向开放、面向东北亚的北向开放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在南向开放上,云南“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云南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广西提出,要加快形成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高地;重庆提出,要加快形成“成渝—东盟”开放通道体系;海南提出,要基本建成服务西南、连接沿海、辐射东南亚的突出区域性的数字国际海运转运中心。在西向、北向开放上,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提出了“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目标举措。深入推进针对重点方向的开放,要统筹跨越四大区域板块的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串联沿海沿边地区、浅近腹地、深远腹地的省际协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部形成更为合理的开放功能分工。省级行政单位本身是一个经济单元,既拥有较强的资源调配能力,又拥有一定的生产力布局回旋空间。在省级行政单位内部形成更为合理的开放功能分工,能够支撑跨区域和区域内的省际合作,是推进高水平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结合部”,是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应有之义。举例来说,黑龙江省国土面积47.3万平方千米,边界线长2981公里,共有27个国家一类口岸和综合保税区、边境合作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多种开放平台载体,是北向开放的前沿。优化内部开放功能分工,提升省会引领作用,增强重要交通节点和产业发展高地辐射作用,强化边境市县开放优势,既有基础有必要,又有空间有前景。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