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详情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求是网 / 2023-07-10 14:46: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从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深刻揭示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在各种思潮的激荡竞争中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这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这种有机结合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把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与中华民族千年理想有机结合起来,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牢牢植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并结出累累硕果。
 
“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
 
“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结合”是相互的,不是彼此失去自己,而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成为更好的、更伟大的自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在推进“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中,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经由这种“结合”,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更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土地之上、扎根于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这种“结合”中开启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展现出内在魅力和时代风采。在当代中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培根铸魂。  
 
“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走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上这条道路,跟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内在的基因密码就在这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基因。”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定要推进“两个结合”。总书记指出,“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经由这种“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从古老文明中获得了充沛的思想文化资源,古老的中华文明也因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而获得新生。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在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结合”激发思想智慧,彰显道理学理哲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道路、理论、制度之中。历史和实践一再表明,正是经由“结合”,我们党把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发展先进文化有机统一起来,使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结合”既是革故鼎新的过程,更是开辟未来的过程。“第二个结合”有力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为我们党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柱、丰润的道德滋养,催生了更多更新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成果。 
 
“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着坚定的文化自信、强烈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贯穿、融汇、渗透在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血脉中,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源自文化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就有了文化创造力,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华民族才能彻底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丢掉本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就会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失去文化内在的生机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宏阔背景中走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之中,让中华民族在开放包容中始终保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面貌、绽放出永恒魅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我们要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坚决反对文化虚无主义,旗帜鲜明抵制“去中国化”、“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主流化”、“去历史化”,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和内在机理。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