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坚定不移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详情

坚定不移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2023-06-16 12:40:56
党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是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坚定不移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一、深刻领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科学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将其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从理论逻辑看,这一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智慧结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是这一论断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活、生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际,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入揭示了人与自然环境不仅相互依存,更是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是这一论断的民族土壤和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理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赋予现代化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
 
从历史逻辑看,这一论断是我们党探索现代化经验的升华凝练。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孜孜以求,带领人民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其中就包括对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探索。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同时提出了绿化山川、植树造林的号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强调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一系列理论,为在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积累了宝贵经验。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党的十九大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领导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深化现代化理论认识、推动现代化实践探索的高度自觉,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
 
从实践逻辑看,这一论断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伟大成就的真实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党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国务院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印发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法律体系更加完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设立近9200个自然保护地,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部署实施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完成修复治理面积5.37万平方公里。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21.63%提高到2021年的24.02%,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实施全面节约战略,2021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用水量)、地耗(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二氧化碳排放分别比2012年下降26.4%、45%、40.85%、34.4%。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大气、水、土壤环境持续好转。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坚决查处一批破坏自然生态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参与全球自然生态治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成功举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中国山水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良好生态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位置,充分证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