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挑战与对策 详情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挑战与对策

2023-05-19 10:43:28
摘要: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毫不动摇的所有制基础+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为政府+新型分配机制+高水平开放”这个具体的制度框架中。不断改革和完善这个体制的框架和内涵,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如市场化改革领域界定模糊、市场分割、对内对外开放不对称等。未来在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直面来自国内外的重大影响因素对中国经济的挑战,如全球产业链重组、国内市场主导格局形成、产业政策转型、收入分配调整等,并在战略和政策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经济;全国统一大市场;产业政策;高水平对外开放;收入分配改革
 
一、引言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它不是照搬照抄西方体制,而是与国情相结合,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中国国情方面的显著特征。根据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按照这一框架所进行的四十多年的市场取向的改革,不仅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而且它也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但是毋庸讳言,在这一框架内所进行的市场取向改革,在近十多年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累积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运行领域,按照二十大报告的表述,就是“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藩篱日益显现”。所谓经济结构性矛盾,就是指构成经济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在运行中存在着较大的摩擦,如生产结构不符合社会需求结构,导致过剩或短缺等;而体制性矛盾,则是指主导经济运行的规则规制等,与实际有效率的经济运行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摩擦。引起这些摩擦的直接原因是改革的失衡,是市场化取向改革不充分的直接结果,如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不充分,就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发展失衡。
 
二十大报告提出在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战略目标下,不仅要继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而且要求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反映了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只有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战略与目标决定体制,体制决定机制。受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本质、特点和任务所决定,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型的方向、重点和领域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使中国具体的经济发展政策必须做出某些重要的调整。
 
本文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分析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中国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方向、特点、重点和领域的具体变化,同时指出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及未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对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对策。这一研究对于准确把握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趋势、可能的变化领域、改革的重点以及未来相应的战略和政策的重点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与二十大召开前研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献相比,本文的边际性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提出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框架,主要是“两个毫不动摇的所有制基础+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为政府+新型分配机制+高水平开放”这个具体的制度设计。二是全面分析了中国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难点,以及未来必须直面的四大均衡问题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