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把握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 详情

把握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

经济日报 / 2023-05-04 12:34:28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必须深刻理解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找准主要发力点。
 
立足新阶段明晰新要求
 
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好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把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很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客观现实。着眼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必须在加快区域发展的同时紧抓“协调”二字,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统筹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统筹重点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能源资源地区等地区发展。
 
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把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是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经济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打破各地自我小循环,畅通国内大循环。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需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因地制宜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重要路径,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抓手,推进各区域合理分工、优化发展,全面打通城乡循环、区域循环的卡点堵点,大力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可以说,只有实现了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
 
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把握区域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大城市病”问题仍待进一步破解。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在发展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和制约,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仍需进一步提升。这些都需要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加以解决。
 
找准主要发力点
 
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刻理解和认识新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战略要求,紧紧围绕目标和任务,找准主要发力点,将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等融合贯通,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一是形成彰显优势、合理分工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需依托重大战略打造新增长极。各地区要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不搞自我小循环,在整体发展和相互协作中努力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西部地区要把握向西开放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需从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高度,全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部地区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强化“一中心、四区”战略定位;东部地区要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能级。同时,强化区域协调联动,持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
 
二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每一项区域重大战略都有其特殊的战略内涵和要义,必须常抓不懈,贯彻落实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全力推动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建设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着眼于促进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要素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增强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根本上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需根据人口等要素空间集聚态势,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推动中心城市更好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协调联动发展。既要着力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又要支持培育中小城市,有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异,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准备。在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发展水平、保障国家产业安全的同时,增强农业地区农产品供给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能源资源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巩固生态地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等等。
 
五是把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作为重要抓手。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适应我国国土空间特点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区域开发秩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要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为抓手,把主体功能区战略细化落实到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层面,坚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实施好全国及各地区国土空间规划,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等空间管控要求,加强空间发展统筹协调,有序有效推进区域开发建设和国土空间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欧阳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