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经济日报 / 2023-02-14 13:19:52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逐步建立起行业齐全、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概念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任务。那么,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究竟包含哪些内容?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是什么?新时代赋予产业体系现代化的新要求又是什么?
目前,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讨论很多,一般认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内容包括发达的制造业、强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的服务业以及保障有力的农业,对其内涵特征的描述大多侧重于产业体系本身的质量和效益,弱化了“现代化”的涵义,如在某个或某些产业领域形成位居世界前列的制造或服务能力,就被认为成功构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然而,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内涵和要求是根据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纵观世界产业发展历史,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产业的现代化变革。同时,产业体系现代化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是产业内生动力的现代化,还包括外在关联动力的现代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要考虑产业本身的质量效益,其内涵特征也不只是包括产业的高端性、产销衔接的高效性、产业占比的协调性、产业之间的融合性以及基础配套的完善性等,还应动态考量其现代化进程中的支撑性、引领性、安全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
产业体系现代化要体现其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性。产业体系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更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石,产业体系现代化需要从战略上匹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因此,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既要充分体现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国民经济、高水平国民收入等的贡献,又要全面体现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各阶段战略部署的作用。
产业体系现代化要突出其创新引领性。无论是高精尖产业,还是传统优势产业,在产品和服务标准、规范、技术、创新等方面能够引领全球供给和需求,才能符合现代化的特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持续保持产业的高端化和高附加值,关键在于其基于技术变革的创新引领力。因此,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然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渗透,强化创新体系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并引领发展。
产业体系现代化要强调其安全韧性。尽管我国已经是全世界产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但在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等方面进口依赖度仍然较高,相关产业链断链风险隐患依然较大,一个随时可能被“扼住咽喉”的产业体系必然受制于人。因此,在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产业体系现代化需要做到不断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在极端情况下能够有效运转,在关键时刻能够反制封锁打压,并能够迅速恢复发展。
产业体系现代化要注重其开放竞争性。现代化与国际化息息相关。只有与国际产业体系接轨,我国产业才能更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同时,竞争性是产业保持活力的源泉,也只有通过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我国产业体系方可保持旺盛生命力。尽管面临逆全球化浪潮冲击,但争取在全球范围扩大“朋友圈”,持续推动开放合作与公平竞争,仍然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题中之义。
产业体系现代化要实现其发展可持续性。有生命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这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从产业趋向看,绿色低碳发展既是我国产业转型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产业生态看,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是高质量供给与多层次市场需求相互促进的外生动力。因此,产业体系现代化还意味着要引导绿色低碳发展,创造良好产业生态,进而推动产业体系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发展。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